- 苏苏
sū sū
1.苏醒;复活。 2.畏惧不安貌。 3.犹簌簌。形容眼泪纷纷落下的样子。 4.方言。因激动而引起的发麻感觉。 5.象声词。
- 复苏
fù sū
1.生物体或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生理机能极度减缓后又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苏醒过来。 2.资本主义在生产周期中继萧条之后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生产逐渐恢复,市场渐趋活跃,物价回升,利润增加等。
- 苏州码子
sū zhōu mǎ zi
旧时表示数目的符号.
- 大苏
dà sū
1.[Sūshì 2.-theeminentwriterinSongDynasty]即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和他父亲苏洵(称老苏)、弟弟苏辙(称小苏)均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合称三苏
- 苏公堤
sū gōng dī
1.亦称“ 苏堤 ”。 亦称“ 苏隄 ”。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中。 北宋 元祐 年间, 苏轼 知 杭州 时,疏浚 西湖 ,堆泥筑堤,南起 南屏山 ,北接 岳王庙 ,分 西湖 为内外两湖。其间有桥六座,夹道杂植花柳,有“六桥烟柳”之称。 明 皇甫涍 《西湖歌寄方思道》:“青山荡漾春风来, 苏公堤 边花正开。”《西湖志·名胜一》:“ 苏隄 春晓,为十景之首。” 清 赵翼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诗:“ 苏堤 二月春如水, 杜牧 三生髩有丝。”参阅《宋史·河渠志七》。 2.在 广东省 惠州市 西湖 (旧称 丰湖 )中。 宋 绍圣 年间, 苏轼 知 惠州 时,买 丰湖 为放生池,并筑堤以障水。参阅《嘉庆一统志·惠州·苏公堤》。
- 苏洵
sū xún
北宋散文家。 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作品多为政论文,有《六国论》等名篇。有《嘉集》。
- 欧苏
ōu sū
宋 散文大家 欧阳修 和 苏轼 的并称。
- 屠苏
tú sū
1.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2.房屋;草庵
- 苏兴
sū xīng
犹苏醒。
- 苏公笠
sū gōng lì
竹笠名。相传为 宋 苏轼 贬官 惠州 时所倡制。
- 二苏
èr sū
1.指后汉苏章与苏不韦。 2.指北周苏亮与苏绰。 3.指宋苏轼与苏辙。 4.指宋苏轼与苏舜钦。
- 樵苏失爨
qiáo sū shī cuàn
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指非常贫困。
- 樵苏不爨
qiáo sū bù cuàn
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 苏井
sū jǐng
神话传说中 苏仙公 院子里的井。用这口井的水加橘叶可以治病。 晋 葛洪 《神仙传·苏仙公》:“母曰:‘汝去(指 苏仙公 成仙)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母疗之。皆以水及橘叶,无不愈者。”《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元殊 苏 井诸家树,亦非 李氏 千头奴。”
- 噜哩噜苏
lū lǐ lū sū
方言。言语絮叨。沪剧《罗汉钱》第一幕第一场:“听 五婶 噜哩噜苏说一阵,不由我心里暗思忖。”
- 三苏
sān sū
宋 文学家 苏洵 及其子 轼 、 辙 俱以文名,世称三 苏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三 苏 。”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才识》:“ 嘉祐 初,﹝ 苏洵 ﹞与二子 軾 、 辙 至京师……於是父子名动京师,而 苏氏 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 苏 ,盖 洵 为老 苏 , 軾 为大 苏 , 辙 为小 苏 也。”《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天下称他兄弟,谓之二 苏 ;称他父子,谓之三 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