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芟翦
shān jiǎn
1.亦作“ 芟剪 ”。剪除;修剪。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或隔岁便芟剪得宜,至花放恰採入供。”《花城》1981年第3期:“有远见的园丁,总是毅然芟剪蔓枝繁节,刺激开花结果。” 2.铲平;消除。 明 刘基 《甘露颂》:“明明我皇,统坤握乾,芟翦豪猾,树德佑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大抵权璫盘踞深固,非同类相戕,必难芟翦。” 3.删除。《隋书·经籍志四》:“ 晋 代 挚虞 ,苦览者之劳倦,於是採擿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 4.抑制,制止。《资治通鉴·梁武帝大通二年》:“ 洛中 人士繁盛,骄侈成俗,不加芟翦,终难制驭。”
- 芟繁就简
shān fán jiù jiǎn
芟: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 芟薙
shān tì
1.刈除。 2.引申为开垦。 3.清除;消灭。 4.删除。
- 芟剪
shān jiǎn
见“ 芟翦 ”。
- 芟夷大难
shān yí dà nàn
削平大乱
- 芟除
shān chú
除草,刈除
- 芟正
shān zhèng
删削订正。
- 芟夷
shān yí
1.除草;刈除。《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芳蕙芟夷,臭鲍佩御。” 唐 杜甫 《除草》诗:“芟夷不可闕,疾恶信如讎。”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我在这里虽然开不出甚么美的好花来,但如路旁的杂草那样,总可以迸发几株罢?遇着别有会心的 周茂叔 ,他是不会芟夷它的呢。” 2.裁减;删削。《<尚书>序》:“芟夷烦乱,翦截浮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桓宣武 与 郗超 议芟夷朝臣。条牒既定,其夜同宿。” 宋 陈亮 《又乙巳春书之一》:“芟夷史籍之繁词,刊削流传之讹谬。”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徒以交通为务,旧所承用,一切芟夷,学术文辞之章章者,甚则弃捐,轻乃裁减,斯则其道大觳,非宜民之事也。” 3.铲除;削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今 操 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 荆州 ,威震四海。” 宋 司马光 《进古文<孝经>指解表》:“ 并州 者, 太宗皇帝 所以芟夷僭乱,混壹九围。” 明 方孝孺 《东瓯王神道碑铭》:“芟夷僭盗,荡涤兇奸。” 4.杀戮。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人君有赫斯之怒,芟夷之诛,黄鉞一挥,齐斧暂授,则伏尸千里,流血滂沲。” 唐 柳宗元 《战武牢》诗:“铺施芟夷,二主缚。”《明史·曹兴传》:“於是勇力武健之士芟夷略尽,罕有存者。”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芟夷我人民,淫僇我子女,搜括我财货,窃据我政权。”
- 芟荑
shān yí
同“ 芟夷 ”。刈除。
- 芟芟
shān shān
角长貌。
- 芟柞
shān zhà
《诗·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 毛 传:“除草曰芟,除木曰柞。”后因以“芟柞”指耕作。
- 芟角
shān jiǎo
- 芟刈
shān yì
引申为杀戮。
- 芟削
shān xuē
删除。
- 芟秋
shān qiū
立秋后锄草、松土,使农作物早熟、子实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