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芜
chūn wú
1.浓碧的春草。 2.香草名。旧题汉郭宪《洞冥记》卷一:“﹝波祗国﹞献神精香艸,亦名荃靡,一名春芜。一根百条,其间如竹节柔软,其皮如丝可为布。”
- 芜词
wú cí
芜杂之词。常用作对自己文章的谦称。
- 芜俚
wú lǐ
谓芜杂粗俗。
- 丛芜
cóng wú
多而杂。
- 蘅芜苑
héng wú yuàn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一处建筑物,匾额题为“蘅芷清芬”,为薛宝钗的居所。
- 芜菁
wú jīng
可食,扁球形或长形,块根肉质,[turnip] 二年生草本植物
- 榛芜
zhēn wú
1.草木丛杂。形容荒凉的景象。 2.指丛杂的草木。 3.烦琐累赘。 4.梗塞,阻碍。 5.荒废,衰微。 6.自谦之词。比喻微贱,草味。
- 芜废
wú fèi
荒废。
- 去芜存菁
qù wú cún jīng
除去杂质,保留精华。芜,杂质,糟粕;菁,精华。
- 蘅芜院
héng wú yuàn
蘅芜院为曹雪芹所著《红楼梦》大观园中的一处建筑。
- 芜荟
wú huì
荒芜。
- 蓁芜
zhēn wú
1.犹荒芜。杂草丛生。 宋 苏辙 《浰阳早发》诗:“ 楚 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 金 王若虚 《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初,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寇盗并兴,道路蓁芜,城邑頽废。” 明 何景明 《六子诗·何编修瑭》:“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 2.杂乱丛生的草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酒愈涌上,倒蓁芜中。”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大雅陨霜露,周行蔽蓁芜。” 3.引申为杂乱;纷乱。 明 吕天成 《曲品·沉璟》:“嗟曲流之汎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闢路。” 清 龚自珍 《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板荡人才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 麋芜
mí wú
香草名。麋,通“ 蘪 ”。
- 芜荑
wú yí
木名。姑榆。叶果皮可入药,仁可做酱,味辛。又名无姑。
- 芜翳
wú yì
1.犹芜没。 2.芜杂隐晦(多指文章)。
- 秋芜
qiū wú
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