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芜蒌粥
wú lóu zhōu
《后汉书·冯异传》:“ 光武 自 蓟 东南驰,晨夜草舍,至 饶阳 无蔞亭 。时天寒烈,众皆飢疲, 异 上豆粥,明旦, 光武 谓诸将曰:‘昨得 公孙 豆粥,飢寒俱解。’”后因以“芜蔞粥”指在困乏中及时的济助。 清 赵翼 《连日无蔬菜至平戛买得萝卜大喜过望》诗:“灌顶醍醐浆,活命芜蔞粥。” 王国维 《颐和园词》诗:“草地閒关短轂车,邮亭仓卒芜蔞粥。” 吴晗 《朱元璋传》第八章一:“ 元璋 尝时对臣下说皇后的贤德,提起当年的炊饼,比之 芜蒌 豆粥、 滹沱 麦饭。”
- 疏芜
shū wú
1.亦作“疎芜”。 萧索荒芜。 2.指稀疏散乱。 3.浅陋芜杂。 4.废弛。
- 宂芜
rǒng wú
亦作“冗芜”。琐碎杂乱。
- 芜駮
wú bó
庞杂不纯。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唐书》芜駮,因其成败而书之,无所裁正。”
- 芜蔓
wú màn
1.荒芜;荒凉。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 甫 也南北人,芜蔓少耘锄。”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桑变忽芜蔓,樟裁浪登丁。”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两个青年踏着芜蔓的草丛在激烈地争辩着。” 2.冗杂散乱。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汉 人诗不可句摘者……通篇高妙,无一芜蔓,不著浮靡故耳。” 清 龚自珍 《阐告子》跋:“喜少作(《阐告子》)闇合乎道,乃削剔芜蔓存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王讴》:“ 舜夫 诗集存诗太多,芜蔓不翦,时有俊篇,不愧名家。”
- 芜薉
wú huì
见“ 芜秽 ”。
- 平芜
píng wú
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 芜城
wú chéng
古城名。即 广陵城 。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都县 境。
- 秽芜
huì wú
1.杂草。 2.指杂乱。
- 纷繁芜杂
fēn fán wú zá
指多而杂乱,没有条理,形容文章内容芜杂,没有条理,或者是事情杂乱无章,没有头绪
- 芜杂
wú zá
杂乱无章;乱而杂
- 寒芜
hán wú
指寒秋的杂草。
- 去芜存精
qù wú cún jīng
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华。
- 蘼芜
mí wú
绿丝藻类
- 蘅芜
héng wú
香名。
- 烦芜
fán wú
繁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