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舌香
jī shé xiāng
即丁香。 古代尚书上殿奏事,口含此香。《初学记》卷一一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奏事,黄门郎对揖跪受,故称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唐 刘禹锡 《郎州窦员外见示与澧州元郎中郡斋赠答长句二篇因而继和》:“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鸡舌香。”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接武》:“御杯共醉龙头榜,春雪同含鸡舌香。”亦省作“ 鸡香 ”、“ 鸡舌 ”。 唐 黄滔 《遇罗员外衮》诗:“豸角戴时垂素髮,鸡香含处隔青天。”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攻讨》诗:“暂逐虎牙临故絳,远含鸡舌过新年。” 元 李裕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鸡舌遥闻韵,猩脣厌授餐。”《天雨花》第四回:“愿为鸡舌噙於口,常作灵臺贮在心。”
- 舌面阻
shé miàn zǔ
普通话声母发音的一种成阻方式
- 陆贾舌
lù jiǎ shé
汉 陆贾 善辩,故称。
- 翘舌音
qiào shé yīn
又名“捲舌音”。即舌尖后音。由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相接触,使气流受阻而构成的一种辅音。如普通话声母zh、ch、sh、r。
- 龙舌草
lóng shé cǎo
草名。即水车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龙舌草》。
- 鹦鹉舌
yīng wǔ shé
鹦鹉学舌之语。比喻语言新巧。
- 卷舌音
juǎn shé yīn
1.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也叫翘舌音。 2.即舌尖后音。指辅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颚前部接触以形成对气流的阻碍而发出来的音。又称翘舌音。如汉语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 鸭舌草
yā shé cǎo
地肤的别称。 一年生草本植物。生水田,高尺许,叶心脏形或卵形,似鸭舌。夏秋开花,色浓青,可供观赏。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辩舌
biàn shé
借指辩词。
- 调舌
tiáo shé
1.啼鸣。 2.学说话。 3.耍嘴皮子。
- 齿舌
chǐ shé
口舌,指人的议论
- 返舌
fǎn shé
指青蛙、蛤蟆。
- 造舌
zào shé
弄舌。 谓以言语挑拨搬弄。
- 过舌
guò shé
搬口舌,搬弄是非。
- 舌辩
shé biàn
见“ 舌辨 ”。
- 辨舌
biàn shé
某一个人有能言善辩的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