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果自负
hòu guǒ zì fù
即由当事人对其言行所可能产生的一切后果及影响承担责任。
- 自后
zì hòu
从此以后
- 自名
zì míng
1.自称;自命。 2.因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而闻名。 3.自通名姓。
- 形影自吊
xíng yǐng zì diào
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同“形影相吊”。
- 自合
zì hé
1.自应;本该。 2.自然契合。
- 只自
zhī zì
徒自,徒然。
- 由古自
yóu gǔ zì
尚然,还是。
- 尚古自
shàng gǔ zì
亦作“ 尚故自 ”。 亦作“ 尚古子 ”。犹自;尚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浑如睡起,尚古子不曾梳裹。”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欢郎 见你去来,尚故自推哩!”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只那 长安市 李謫仙 ,他向酒里卧,酒里眠,尚古自得贵妃捧砚,常走马在 五凤楼 前。”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剗地乱讲一万端,尚古自苦涩寒酸。”
- 古自
gǔ zì
古子。仍然。
- 自古
zì gǔ
1.从古以来。《诗·小雅·甫田》:“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 2.泛指从前。 清 刘大櫆 《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 闽 粤 不齿於上国。”
- 自叙式
zì xù shì
指以自传形式来表现主人公思想、感情、行为的小说体裁。
- 自叙
zì xù
见“ 自序 ”。
- 强自取柱
qiáng zì qǔ zhù
指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
- 强自取折
qiáng zì qǔ shé
指物性过硬则反易折断。同“强自取柱”。
- 自取
zì qǔ
1.自己招致。 2.谓自己取代之。 3.自娶。
- 自反
zì fǎn
1.反躬自问;自己反省。《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赵岐 注:“缩,义也……自省有义,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 宋 陈亮 《复吕子阳书》:“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 2.犹自改。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南齐书·刘瓛传》:“ 袁 褚 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 3.犹自止。《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每寝,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 4.自行类推。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復也。”《旧唐书·刘子玄传》:“凡此不可,其流实多,一言以蔽,三隅自反。” 5.自相矛盾。 章炳麟 《訄书·订孔》“ 荀卿 以积伪俟化治身,以隆礼合羣治天下”原注:“《荀子·王制》上言‘道不过 三代 ,法不贰后王。’下言‘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復古。’二义亦非自反。” 6.自行恢复。《南史·梁纪上·武帝上》:“死者不可復生,刑者无因自反,由此而望滋实,庸可致乎?” 7.自行回返;自然地折回。 晋 成公绥 《啸赋》:“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復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 子云 所谓先骋 郑 卫 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 宋 王安石 《广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苏君墓志铭》:“惟朝廷幸哀怜愚民,使得自反。” 8.汉字中有些形声字,以构成该字之两单字相切,适为该字的读音。例如:女、良为“娘”;舍、予为“舒”,欠、金为“钦”之类,称为“自反”。然此仅为偶合,非一般规律。《北史·齐纪中·废帝》:“ 天保 元年,立为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於‘跡’字下註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太子曰:‘跡字,“足”傍“亦”为“跡”,岂非自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