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时伏腊
suì shí fú là
岁时:一年四季;伏腊:伏日和腊日。指四季时节更换之时。
- 一腊
yī là
1.犹一冬。宋 欧阳修 《喜雪示徐生》诗:“常闻老农语,一腊见三白。” 宋 曾巩 《冬暮感怀诗》:“荒山未有雪,野水不见冰,一腊今已半,浮阳壮犹矜。” 宋 杨万里 《除夕宿临川战平》诗:“一腊天频雪,千山梅未花。” 2.宋 代民间风俗,生子七日为一腊,有一腊、二腊、三腊、满月等说法。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三朝与儿落脐炙囱,七日名‘一腊’,十四日谓之‘二腊’,二十一日名曰‘三腊’。” 3.佛教沿用 印度 古代婆罗门雨期禁足的旧习,在戒律中规定比丘受戒后每年于夏季(雨期)三个月安居一处,修习教义,完毕后,称为“一腊”,受戒后一年亦称“ 一腊 ”。
- 伏伏腊腊
fú fú là là
极其顺服的样子。
- 干茨腊
gàn cí là
见“ 乾支剌 ”。
- 天腊
tiān là
道家称夏历正月初一。
- 凤腊
fèng là
凤凰的肉干。
- 乾茨腊
gān cí là
见“ 乾支剌 ”。
- 僧腊
sēng là
僧尼受戒后的年岁。唐 韩翃 《题荐福寺衡岳暕师房》诗:“僧腊阶前树,禪心江上山。” 明 宋濂 《孤峰德公塔铭》:“世寿七十又九,僧腊六十有二。”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僧腊》:“僧家言僧腊言,犹言年岁也。”
- 鼯腊
wú là
谓子年十二月。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八:“ 东坡 蓄墨,墨文有‘ 文公 檜 鼯腊墨’六字者,且自言不知其所谓。予以为此亦易晓, 文公 檜 当是作者之姓名;鼯腊,则所造之岁月。鼯,鼠也,谓岁阳值子;腊,则十二月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文公桧鼯腊墨》:“按鼯腊之义,未知如 李氏 所説否。余在 詁经精舍 曾以鼯腊墨赋命题,其年为丙子年,其时为冬月。即用 李氏 所説也。”
- 君王腊
jūn wáng là
即腊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
- 王侯腊
wáng hóu là
旧时阴历十二月初八日,民间有煮果粥祀神、聚食及馈送亲邻的风俗,称“王侯腊”。
- 伏腊
fú là
1.亦作“ 伏臈 ”。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史记·留侯世家》:“ 留侯 死,并葬黄石,每上冢伏腊,祠 黄石 。”《后汉书·孝明帝纪》:“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於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於一奠。” 明 唐顺之 《皇陵行》:“伏臈烝尝时不后,清明寒食更浇酒。” 2.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周书·晋荡公护传》:“每四时伏腊, 高祖 率诸亲戚,行家人之礼,称觴上寿。”《梁书·处士传·何胤》:“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清 钱谦益 《寿何峄县序》:“两从叔翩翩少年,岁时伏腊,与先生辈徵逐讌饮,有承平王孙之乐。” 3.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唐 白居易 《江楼早秋》诗:“欲作云泉计,须营伏臈资。” 宋 苏舜钦 《答韩持国书》:“此虽与兄弟亲戚相远,而伏腊稍充足,居室稍宽。”《金史·王去非传》:“督妻孥耕织以给伏腊。”
- 人腊
rén là
枯干的人尸。
- 五腊
wǔ là
天腊、地腊、道德腊、民岁腊、侯王腊的合称。 道教认为凡此五腊日,宜为修斋、祭祀先祖。
- 豕腊
shǐ là
指干猪肉。
- 夏腊
xià là
僧人出家的年数。 僧人以七月十六日为岁首,七月十五日为除夕;出家后,以夏腊计算年岁,犹常人称年龄为春秋。 唐 贾岛 《寄无得头陀》诗:“夏腊今应三十餘,不离树下塚间居。” 唐 李俨 《道因法师碑》:“法师夏腊虽幼,业行攸高,独於众中,迥见推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清塞》:“时夏腊已高,荣望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