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攧脣簸嘴
diān chún bǒ zuǐ
犹言说长道短。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像这班邻里,都是鬚眉男子,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脣簸嘴。”
- 反脣相稽
fǎn chún xiāng jī
受到指责而反过来与对方计较。汉 贾谊 《治安策》:“妇姑不相説,则反脣而相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语侵妇,妇反脣相稽。”亦作“ 反唇相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小主人駡了他,他又反唇相稽。” 茅盾 《子夜》六:“可是 范博文 竟不反唇相稽,只把身子闪开。”
- 脣吻
chún wěn
1.亦作“ 脣呡 ”。 2.嘴唇;口,嘴。《墨子·非命下》:“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其脣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百句不迁,则脣吻告劳。” 唐 卢仝 《感古》诗之二:“脣吻恣谈鑠,黄金同灰尘。” 清 龙启瑞 《上梅伯言先生书》:“会 粤 西土匪益炽,牵於集乡兵议团费,终日卒卒,脣吻枯燥,逮晚不得休息。” 3.借指言词;口舌;口才。《汉书·东方朔传》:“吐脣吻,擢顶颐。”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遂以脣吻为刃锋,以毁誉为朋党,口亲心疏,貌合行离。”《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其以 雍 次子 裕 袭爵为 醴陵侯 ,以明著旧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雍 母弟 徽 ,字 子叹 ,少游学,有脣吻。”《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伷 ( 樊伷 )是 南阳 旧姓,颇能弄脣吻,而实无才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狂生纵意高谈,众畏其脣吻,皆缄口不答。”
- 脣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失去,牙齿即要寒冷。比喻互为依存,利害相关。《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復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諫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脣,一本作“ 唇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赵 之於 齐 楚 ,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 赵 ,明日患及 齐 楚 。”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边境者,中国之脣齿,脣亡则齿寒,其理然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六年》:“ 蒙古 灭国四十,以及 西夏 , 夏 亡,及於我,我亡必及於 宋 。脣亡齿寒,自然之理。”亦作“ 脣竭齿寒 ”、“ 脣揭齿寒 ”。《庄子·胠箧》:“脣竭则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脣竭而齿寒。’” 高诱 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脣竭而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脣揭者其齿寒。” 鲍彪 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 摇脣
yáo chún
见“ 摇脣鼓舌 ”。
- 脣枪舌剑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唇如枪,舌似剑。形容辩论激烈,言词锋利。 元 高文秀 《渑池会》第一折:“凭着我脣枪舌剑定江山。”亦作“ 脣鎗舌剑 ”。 明 王錂 《春芜记·解嘲》:“他要相凌併,故把这脣鎗舌剑陷你在锦阵花营。”||见“ 脣枪舌剑 ”。
- 點絳脣
diǎn jiàng chún
见“ 点絳唇 ”。
- 讲脣
jiǎng chún
谓掉舌弄唇,讲话。《何典》第二回:“老爷虽説见钱眼开,只怕少了也就要看弗上眼的。你且去探探他的口气,方好讲脣。”《何典》第七回:“陪着一个美秀而文的行当小伙子坐着説话, 臭花娘 也在傍边听讲脣。”
- 鼻塌脣青
bí tā chún qīng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摇脣鼓喙
yáo chún gǔ huì
犹言摇唇鼓舌。明 宋濂 《送徐大年还淳安序》:“世之好议论者,见其辞禄而归,摇脣鼓喙,詡詡相夸奬。”
- 脣齿相依
chún chǐ xiāng yī
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靠。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 吴 蜀 脣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 膏脣贩舌
gāo chún fàn shé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其外膏脣贩舌,分路扬鑣,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弟焉得膏脣贩舌,媚死及生,周旋其刻薄之心乎?”参见“ 膏脣拭舌 ”。
- 摇脣鼓舌
yáo chún gǔ shé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 摇唇鼓舌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 摇脣 ”、“ 摇鼓 ”、“ 摇唇 ”。《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 章炳麟 《文学总略》:“ 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
- 搬脣递舌
bān chún dì shé
挑拨是非。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脣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 焦脣乾舌
jiāo chún qián shé
亦作“ 焦唇乾舌 ”。谓忧心如焚,唇舌亦为之干枯。《孔子家语·屈节》:“孤尝不料力而兴 吴 难,受困 会稽 ,痛於骨髓,日夜焦唇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孤﹞痛入於骨髓,日夜焦脣乾舌,徒欲与 吴王 接踵而死。”脣,一本作“ 唇 ”。亦省作“ 焦脣 ”。《后汉书·何敞传》:“朝廷焦脣,百姓愁苦。”
- 脣齿相须
chún chǐ xiāng xū
犹唇齿相依。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四海冶》:“ 宣镇 东起 四海冶 、 火燄山 ,接 昌镇 、 黄花镇 界。 四海冶 正直 黄花镇 北,适当山陵后背,乃脣齿相须之地。”参见“ 脣齿相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