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胡缨
màn hú yīng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 縵 ”。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 曼缨 ”。
- 胡敲
hú qiāo
抖空竹的古称。
- 胡搞
hú gǎo
任意乱做。
- 胡罗惹
hú luó rě
胡乱牵扯。
- 胡桐律
hú tóng lǜ
即胡桐泪。胡杨的树脂。
- 迷延胡索
mí yán hú suǒ
本科约42属650余种,主要产于北温带,多集中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或草原沙漠干旱地区,少数产美洲延至热带。
- 希颩胡都
xī biāo hú dōu
1.形容情不自禁;胡涂。 2.形容神思迷迷糊糊。
- 屁胡
pì hú
此次胡牌是胡的最小的牌,即赢钱最少的牌。
- 胡服骑射
hú fú qí shè
胡:古代指北方和西文的少数民族。指学习胡人的短打服饰,同时也学习他们的骑马、射箭等武艺。
- 封胡遏末
fēng hú è mò
比喻优秀子弟。
- 泼寒胡戏
pō hán hú xì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 泼寒胡
pō hán hú
见“ 泼寒胡戏 ”。
- 胡威绢
hú wēi juàn
晋 胡威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父 质 为 荆州 刺史, 威 往省。告归, 质 赐绢一匹, 威 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 质 曰:“是俸禄之餘,故以为汝道路粮耳。” 威 始受之。见《三国志·魏志·胡威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及《晋书·胡威传》。后以“胡威绢”为父子以清廉互励的典实。
- 诈胡
zhà hú
“诈胡”一般人们用来形容在打麻将时,不具备胡牌的条件而胡牌收钱。
- 胡塞
hú sāi
塞外的胡国。亦泛指西方和北方边地。
- 胡嘌
hú piào
1.乱唱。 2.谓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