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资料
cān kǎo zī liào
参考资料是词条中引用的有公信力且可供查证的资料。
- 旁求博考
páng qiú bó kǎo
多方搜求,广泛考证。
- 深稽博考
shēn jī bó kǎo
【解释】深入地稽核,广泛地考察
- 考分
kǎo fēn
考试的分数
- 具考
jù kǎo
详细推问。
- 入学考试
rù xué kǎo shì
决定个人是否被录取入学的考试
- 元朝考课
yuán cháo kǎo kè
元朝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
- 信考
xìn kǎo
确考,清楚地证明。
- 询事考言
xún shì kǎo yán
询:查询;考:考核。查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说的话。后多指对官员的考核。
- 丛考
cóng kǎo
综合各种信息和资料来推求
- 不假思考
bù jiǎ sī kǎo
不经过思考,出自现代·王力 《谈语言》的第六段。
- 下考
xià kǎo
1.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北史·杜铨传》:“﹝ 正玄 ﹞ 隋 开皇 十五年举秀才,试策高第。曹司以策过左僕射 杨素 ,怒曰:‘ 周 孔 更生,尚不得为秀才,刺史何忽妄举此人?可附下考。’” 宋 张栻 《斜川日雪观所赋》诗:“政拙甘下考,智短空百忧。” 2.考察臣下。《韩非子·扬权》:“主上不神,下将有因。其事不当,下考其常。” 陈奇猷 集释:“常,谓常例。此谓臣下为事有不当者,而法令又无其文,则以常例考之。”
- 上考
shàng kǎo
谓官吏考绩列为上等。
- 再三考虑
zài sān kǎo lǜ
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经过反复考虑
- 三考吏
sān kǎo lì
具有三考资格的吏员。 明 代吏员三年一考绩,六年再考,九年考满,再经吏部考试,合格者可以授官。《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凡有钱能干的,便到京中买个三考吏名色,钻谋好地方去做佐贰官出来,俗名唤做‘飞过海’。”
- 三考
sān kǎo
1.古代官吏考绩之制。 指经三次考核决定升降赏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孔颖达 疏:“言帝命羣官之后,经三载,乃考其功绩;经三考则九载,黜陟幽明,明者升之,闇者退之。”《后汉书·朱浮传》:“然以 尧 舜 之盛,犹加三考……而閒者守宰数见换易,迎新相代,疲劳道路。”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两衙多请假,三考欲成资。” 宋 苏轼 《与蒲诚之书》:“然某尽今岁方得二年,不知朝廷肯令某成资解去否?若必俟三考,则於 诚之 为太淹缓,安用也。” 2.指考试官员的三种项目。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三考者,试流外之官,一曰书,二曰计,三曰时务。” 3.称旧时科举中的“乡试”、“会试”、“殿试”为“三考”。《何典》第九回:“虽然不是三考里出身,也该做此官,行此礼,谁知他却一味里吃食弗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