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寻
kǎo xún
考察探求;研求。
- 客户考评
kè hù kǎo píng
另一考评信息来源,是相关人员对员工工作质量、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 考工记
kǎo gōng jì
先秦时期手工艺专著。 作者不详。内容丰富。记述了木工、金工、皮革工、染色工、玉工、陶工等六大类三十个工种。其中六种内容已失传,仅存名目,后又衍生出一种,实存二十五个工种的内容。对车舆、宫室、兵器及礼乐诸器等的制作有详细记载。是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
- 订考
dìng kǎo
考核、订正。
- 考名责实
kǎo míng zé shí
考核名称,衡其实际。 唐 刘知幾 《史通·题目》:“案 吕 陸 二氏,各著一書,唯次篇章,不繫時月,此乃子書雜記,而皆號曰《春秋》; 魚豢 、 姚察 著 魏 梁 二史,巨細畢載,蕪累甚多,而俱牓之以‘略’。考名責實,奚其喪歟?”
- 参考消息
cān kǎo xiāo xī
《参考消息》,是由新华社主办的一份独特的报纸,与环球时报同为中国大陆唯有的两家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主要摘登外国以及台湾、澳门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通讯社和报刊的文章与消息。《参考消息》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是现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世界排名第五。
- 考劾
kǎo hé
考讯劾罪。《剪灯新话·牡丹灯记》:“闻有 铁冠道人 者,居 四明山 顶,考劾鬼神,法术灵验,汝辈宜往求之。”《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会护卫 萧和克 谋杀 伊逊 事觉。 伊逊 械繫之,考劾不服,流於边。”
- 大主考
dà zhǔ kǎo
明 清 科举制度,主持各省(包括京城)乡试的正主试官称大主考。
- 考辨
kǎo biàn
查考辨正。
- 遴考
lín kǎo
经考核而选拔。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选庶吉士之始》:“是科即有庶吉士 杨靖 者,试事於吏科,寻出使还,即陞户部侍郎,则遴考庶常,似是此年创始。”
- 考篮
kǎo lán
科举时代考生用以盛文具、食物的提篮。
- 考稽
kǎo jī
查考;考校。
- 科考
kē kǎo
1.明 清 科举,乡试前由学官举行的甄别性考试。生员达一定等第,方准送乡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次年,宗师 田洪 録科考, 韩子文 又得 吴太守 一力举荐,拔为前列。”《明史·选举志一》:“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继取一二等为科举生员,俾应乡试,谓之科考……其等第仍分为六,而大抵多置三等。三等不得应乡试。”《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要到府里科考。” 2.指科举考试。豫剧《卷席筒》:“我有心进京科考,怎奈手无盘费,难以起身。”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说自己因科考受绌,弄得走投无路。”
- 确考
què kǎo
确切考证。梁启超 《新史学·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自中世以后, 欧罗巴 歷史之中心点,实 条顿 人也。其民族移动之原因及其年代,虽不可确攷,要之自西历纪元三、四世纪,始出现於 欧洲 东部。”
- 考求
kǎo qiú
探索研求。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每延见三事,省决万机,必咨询旧章,考求古义。” 清 薛福成 《与法兰西立约通商保护越南议》:“ 法 人知 中国 地产之厚,考求商路,殆閲十年。” 廖仲恺 《全民政治论译本序》:“兹为便利起见,述其大略,俾平日於 欧 美 政治无暇考求之閲者,对於此三术语,先有一种概念,此亦译者一义务也。”
- 徵考
zhǐ kǎo
考求征信。明 宋濂 《<陶氏家乘>序赞》:“夫自 唐 以前,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凡有司选举,民俗昏聘,则互相徵考。所以明贵贱,别亲疎,各有统纪,不相淆乱也。” 郭沫若 《断断集·答马伯乐教授》:“绝对的年代虽然不能知道,相对的年代则大抵可以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