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罪
dé zuì
1.使人不快或怀恨;冒犯;获罪 2.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犯罪
fàn zuì
做出犯法的应受刑法处罚的事
- 伏罪
fú zuì
原指受到应有的惩罚;现指承认自己所犯的罪行
- 原罪
yuán zuì
基督教义中指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偷吃禁果而犯下的罪过
- 戴罪
dài zuì
明 代被判了罪的官员仍留职任用,称为“戴罪”。
- 怀璧其罪
huái bì qí zuì
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 兴师问罪
xīng shī wèn zuì
发动军队,声讨对方罪过。 也指大闹意见,集合一伙人去上门责问。
- 敲诈勒索罪
qiāo zhà lè suǒ zuì
在我国,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同于诈骗罪,该罪采取欺诈手段,且有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限制;本罪则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且不论勒索财物数额的大小。
- 将功折罪
jiāng gōng zhé zuì
将:拿;折:抵偿。拿功劳补偿过失。
- 不知者不罪
bù zhī zhě bù zuì
罪:责备,怪罪。因事先不知道而有所冒犯,就不加怪罪。
- 有过不罪
yǒu guò bù zuì
有了过错而不治罪。
- 五逆罪
wǔ nì zuì
1.佛教谓五种将招致堕无间地狱报应的恶业大罪。 2.泛指各种逆伦之罪。
- 不测之罪
bù cè zhī zuì
指大罪,死罪。
- 立功赎罪
lì gōng shú zuì
赎罪:抵销所犯的罪过。 以立功来抵偿罪过。
- 赦罪
shè zuì
1.在告罪礼仪中教士向告罪人宣布罪过的宽免 2.赦免罪行
- 弥天之罪
mí tiān zhī zuì
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