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火绳
chì huǒ shéng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相互生长,叶片卵形或宽卵形,聚伞花序腋生,具数朵花,种子具翅。
- 火绳
huǒ shéng
1.古代枪炮的引火绳。《镜花缘》第八回:“ 林之洋 提着鸟枪、火绳, 唐敖 身佩寳剑,曲曲弯弯,越过前面山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搬运子药、火绳及一切军装等项,共用长夫三十名。” 2.用艾、草等搓成的绳,燃烧发烟,用来驱除蚊虫或引火。 柳杞 《好年胜景》:“还有成捆成辫用野蒿野艾编成的火绳。这种火绳是熏除蚊子用的,驱邪味用的……露宿时警戒野兽用的,是人们走夜路照明壮胆用的。”
- 滑绳
huá shéng
西藏民间的一种习俗,滑绳也叫飞绳,古时候就有。
- 法绳
fǎ shéng
1.以法律制裁。 2.捆绑犯人的绳子。
- 绳法
shéng fǎ
继承效法。
- 结绳而治
jié shéng ér zhì
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想。
- 绳治
shéng zhì
制裁;惩办。
- 油绳
yóu shéng
方言。即麻花。
- 绳河
shéng hé
银河。又名天河。 南朝 梁 江淹 《为始安王拜征虏将军丹阳尹章》:“不悟瑶离降映,绳河低文。”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庆安城王拜封表》:“丽采绳河,映萼璿圃。” 明 高濂 《双调新水令·悼内》套曲:“準备寒衾挣踏,路断绳河,那讨箇七夕年年鹊驾。”
- 绳武
shéng wǔ
《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朱熹 集传:“绳,继;武,迹。言 武王 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其迹。”后因称继承祖先业迹为“绳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我欲绳武而不能,以著述永年而已矣。”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卜居源远溯,绳武迹遐窥。”
- 正色直绳
zhèng sè zhí shéng
指严正执法。
- 绳正
shéng zhèng
犹纠正。《东观汉记·王阜传》:“﹝ 王阜 ﹞为 益州 太守,边郡吏多放纵, 阜 以法绳正,吏民不敢犯禁。”《后汉书·循吏传·王涣》:“﹝ 王涣 ﹞在 温 三年,迁 兗州 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 绳榘
shéng jǔ
见“ 绳矩 ”。
- 绳检
shéng jiǎn
1.约束。 2.规矩;法度。
- 绳梯
shéng tī
两边用绳而磴子用绳、木或金属做的梯子
- 绳桥
shéng qiáo
用绳索连结两岸,铺以竹木而成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