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纽绊
niǔ bàn
见“ 纽襻 ”。
- 转纽
zhuàn niǔ
管风琴中给一列管子送风的转纽,或簧风琴中给一列簧片送风的转纽
- 圮纽
pǐ niǔ
不能维系。
- 通纽
tōng niǔ
总合,合在一起。 《宋史·食货志下一》:“十六年,以诸路岁取经总制钱,本路提刑并检法干办官拘催,岁终通纽以课殿最。”
- 关纽
guān niǔ
1.弦乐器上的转轴。 2.关键;枢纽。
- 含枢纽
hán shū niǔ
古纬书所说的五天帝之一、中央 黄帝 的名。
- 压纽
yā niǔ
亦作“ 压钮 ”。谓覆压在璧纽上。语出《左传·昭公十三年》:“初, 共王 ( 楚共王 )无冢适,有宠子五人,无适立焉。乃大有事於羣望,而祈曰:‘请神择於五人者,使主社稷。’乃徧以璧见於羣望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谁敢违之?’既乃与 巴姬 密埋璧於大室之庭,使五人齐而长入拜。 康王 跨之, 灵王 肘加焉, 子干 、 子晳 皆远之, 平王 弱,抱而入,再拜,皆厌纽。”厌,同“ 压 ”。后因以“压纽”为作国君的预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抚镜知其将刑,压纽显其膺録。”《魏书·阳固传》:“风吹鶂而 襄 坠兮,神压纽而 平 王。”《旧唐书·房玄龄传》:“大王功盖天地,事钟压钮,神赞所在,匪藉人谋。”参见“ 当璧 ”。
- 丹江口水利枢纽
dān jiāng kǒu shuǐ lì shū niǔ
- 纽襻
niǔ pàn
亦称“ 纽绊 ”。 扣住纽扣的套。
- 斗纽
dòu niǔ
印章刻字的一端为印斗,上端印鼻称纽。斗纽,泛指印章。
- 秤纽
chèng niǔ
见秤毫
- 同纽
tóng niǔ
同一声纽。 犹今之同一声母。如“古”、“公”、“改”同属“见”纽,“苦”、“口”、“康”同属“溪”纽。
- 反纽
fǎn niǔ
1.即反切。 纽与反、切义同。 2.反切和声纽。
- 傍纽
bàng niǔ
古代音韵学术语。与“正纽”相对。谓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而声调不一的字。
- 交通抠纽
jiāo tōng kōu niǔ
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干线相互交叉与衔接之处,以及为共同办理旅客与货物中转、发送、到达而兴建的多种运输设施的综合体。由同种运输方式两条以上干线组成的枢纽为单一枢纽,如铁路枢纽、公路枢纽等;由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干线组成的枢纽为综合交通枢纽。大城市、大工业中心和河、海港口往往形成交通枢纽。
- 鼻纽
bí niǔ
古印纽名。印章的鼻作鼻形,故名。铜印纽制最原始的是鼻纽,起于战国小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