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纱
tuán shā
团扇的别称。 古代团扇多以绢纱为之,故称。
- 纱囊
shā náng
纱制的袋。
- 纱厨
shā chú
见“ 纱幮 ”。
- 纱厂
shā chǎng
棉纺工厂。
- 纱冠
shā guān
纱制官帽。
- 六铢纱
liù zhū shā
指六铢衣。
- 纱元
shā yuán
状如纱缎和元宝的纸制迷信用品。旧时送丧家备焚化用的礼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五回:“直捱到开吊那天,他还买了点香烛纱元,亲来吊奠。”
- 乔其纱
qiáo qí shā
一种有细微均匀的皱纹的丝织品,薄而透明,多用来做窗帘、舞裙、夏季妇女衣服等。
- 纱笼中人
shā lóng zhōng rén
旧指具有宰相福命的人。
- 轻纱薄翼
qīng shā báo yì
原指很薄的衣料,现在指穿的很少。
- 纱罗组织
shā luó zǔ zhī
纱罗组织指由地、绞两个系统经纱与一个系统纬纱构成经纱相互扭绞的织物组织。
- 蚕纱饼
cán shā bǐng
一种以酥油制成的薄饼。
- 乌纱髻
wū shā jì
罩着黑纱的发髻。
- 蝉翼纱
chán yì shā
薄如蝉翼的纱;轻纱。
- 花纱
huā shā
1.织有花纹的经纬密度较稀而质薄的一种织物。 古代多以丝为之。 唐 元稹 《离思》诗之三:“红罗著压逐时新,杏子花纱嫩麴尘。”《宋史·食货志上三》:“ 天圣 中,詔减 两蜀 岁输锦綺、鹿胎、透背、欹正之半,罢作綾花纱。 明道 中,又减 两蜀 岁输锦綺、綾罗、透背、花纱三之二,命改织紬、绢以助军。”《金史·舆服志中》:“ 大定 十三年,太常寺拟士人及僧尼道女冠有师号、并良閒官八品以上,许服花纱綾罗丝紬。” 2.棉花和棉纱合称“花纱”。 茅盾 《子夜》二:“‘标金’、‘大条银’、‘花纱’、‘几两几钱’的声浪,震得人耳聋。”
- 乌纱
wū shā
1.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 皮日休 《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 宋 王禹偁 《<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 2.泛指官帽。 清 洪楝园 《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 乌纱帽 ”。 3.借指官位。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 乌纱帽 ”。 4.黑纱织物。参见“ 乌纱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