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纪
gàn jì
1.违犯法纪。语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犯关干纪,莫不诛殛。”《北齐书·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清史稿·高宗纪一》:“王其严加约束,毋俾干纪。” 2.犹干系;责任。《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 鲜于同 这件干纪。”《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请把门房锁了,不然,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
- 衡纪
héng jì
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张铣 注:“衡纪,玉衡星也。”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虽 荆州 罢市,衡纪屡迁,而 蜀郡 奉祠,謌謡未息。”
- 邦纪
bāng jì
国家大法。
- 顺纪
shùn jì
顺从纪纲。
- 统纪
tǒng jì
1.纲纪。 2.头绪;条理。 3.统率;总括。
- 逾纪
yú jì
超过十二年;超过十二岁。汉 王粲 《登楼赋》:“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一本作“踰纪”。 唐 柳宗元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驱锡逾纪,而 秦 人蒙利者益众。”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护法·元崇》:“春秋逾纪,服勤道务,彝伦有敍,时众是瞻。” 清 黄廷鉴 《<金文最>序》:“迺岁未逾纪,成此巨编。”
- 纪述
jì shù
记载叙述。 纪,通“ 记 ”。
- 谱纪
pǔ jì
亦作“ 谱记 ”。 谱系之记载。《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 兴以来,至于 太初 百年,诸侯废立分削,谱纪不明,有司靡踵,彊弱之原云以世。”《南齐书·文学传·贾渊》:“先是谱学未有名家, 渊 祖 弼之 广集百氏谱记,专心治业。”
- 纪经
jì jīng
纲常。
- 遗纪
yí jì
犹言违失道德准则。
- 遐纪
xiá jì
高龄;高寿。 汉 蔡邕 《太傅胡广碑》:“亮皇圣于六世,嘉庶绩于九有,穷生民之先宠,享黄耇之遐纪。” 三国 魏 曹植 《五游咏》:“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宜享遐纪,长保天秩。” 唐 权德舆 《大唐四镇北庭行军刘公纪功碑》:“十有五年,肃清边鄙,宜登介祉,永锡遐纪。”
- 遣纪
qiǎn jì
谓因有事而差遣仆人。清 郑志鸿 《常语寻源》卷上:“《左传》 僖公 廿四年, 晋文公 反国, 秦伯 送 卫 于 晋 三千人,实纪纲之僕。按今称人僕曰尊纪,有使事曰遣纪,本此。”
- 辟纪
pì jì
法纪。
- 纪载
jì zǎi
即记载
- 録纪
lù jì
图箓预示之年代。 録,通“ 籙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尚书中候》:“ 帝尧 即政,荣光出 河 ,休气四塞,龙马衔甲,赤文緑色,甲似龟背,五色,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録纪,兴亡之数。”
- 纪过
jì guò
记录过失。 纪,通“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