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琴絶弦
pò qín jué xián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吕氏春秋·本味》:“ 鍾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絃,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 斩尽杀絶
zhǎn jìn shā jué
全部杀尽。《西游记》第五三回:“我本待斬盡殺絶,争奈你不曾犯法;二來看你令兄 牛魔王 的情上。”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第二场:“据这样看来, 高丽王 似乎也做过了火,为什么一来总是那样斩尽杀绝?” 魏巍 《前进吧--祖国!》:“他就站在这道长城上,打击着、折磨着那些还没有斩尽杀绝的野兽。”
- 杜絶契
dù jué qì
旧时出卖田地房产,写明不能赎回的契约。
- 絶处逢生
jué chǔ féng shēng
谓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又有了生路。《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死中得活因災退,絶處逢生遇救來。” 清 沈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幸遇 曹老 ,絶處逢生,亦可謂吉人天相矣。”
- 絶壑
jué hè
深谷。词语出处深谷。 唐 于邵 《送家令祁丞序》:“非奇峯絶壑,则不能运其机;非缘情体物,则不能动其兴。” 宋 苏舜钦 《送李生》诗:“男儿生世间,有如絶壑松。”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湍声汹汹转絶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忽巨石仄起如龟脊,左右絶壑万仞,从脊上跼步以行,行者皆股慄。”
- 坚苦卓絶
jiān kǔ zhuó jué
坚毅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清 朱琦 《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後》:“雖使古人堅苦卓絶之行,推彼其心,其視鼎鑊,甘之如飴,固不計其人之相賞與否。” 罗惇曧 《文学源流》:“迹其堅苦卓絶,心乎救世,皇皇道周,突不暇黔,同時諸子,寧爲是耶?” 叶圣陶 《登雁塔》:“ 玄奘 法师那样坚苦卓绝地西行求法,那样绝对认真地搞翻译工作,永远是 中国 的骄傲。”
- 兴灭继絶
xīng miè jì jué
谓使灭绝了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语出《论语·尧曰》:“興滅國,繼絶世。”《汉书·代孝王刘参传》:“ 元始 二年, 新都侯 王莽 興滅繼絶,白太皇太后,立 年 弟子 如意 爲 廣宗王 ,奉 代孝王 後。”《晋书·刘颂传》:“敦興滅繼絶之義,故國祚不泯。”《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庶不負朝廷伸義討賊,興滅繼絶之初心。”
- 闭关絶市
bì guān jué shì
封闭关口,不与外界通商。清 林则徐 《拟颁发檄谕英国国王稿》:“外來之物,皆不過以供玩好,可有可無,既非 中國 要需,何難閉關絶市!” 陈炽 《<盛世危言>序》:“ 中國 乃閉關絶市而不能,習故安常而不可。”
- 絶代
jué dài
1.远古年代。 2.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更多解释 3.远古年代。 晋 郭璞 《<尔雅>序》:“总絶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 邢昺 疏:“絶代,犹远代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仰餘徽於千载,遵茂美於絶代。”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收絶代之精微,詰往圣之紕繆。” 4.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值大军旋斾,浑仪在路,肆观奇秘,絶代异宝。” 唐 高适 《画马篇》:“感兹絶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照影溪梅,悵絶代、幽人独立。”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 崑老 恭喜,收了一箇絶代门生。” 陈毅 《沁园春·山东春雪压境读毛主席柳亚子咏雪唱和词有作》词:“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絶代风骚。”
- 絶产
jué chǎn
无子孙继承之财产。
- 絶亢
jué kàng
犹刎颈。词语出处犹刎颈。《汉书·张耳陈馀传》:“﹝ 贯高 ﹞乃仰絶亢而死。” 颜师古 注:“亢者,总谓颈耳。”《后汉书·隗嚣传论》:“则知其道有足怀者,所以栖有四方之桀,士至投死絶亢而不悔者矣。”
- 天无絶人之路
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
谓人的处境濒临绝望时,上天总会给以出路。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果然道天無絶人之路,只見那東北上摇下一隻船來。”《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天無絶人之路,幸而他一回手要綽那把刀的時候,撈了兩撈,竟同‘水中撈月’一般,撈了個空。” 沙汀 《磁力》:“ 中国 有句俗话说得很好:天无绝人之路。你看我的眼睛不是还在动么?”
- 超世絶伦
chāo shì jué lún
谓杰出不凡,胜过一般。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自非堅剛不拔之志,超世絶倫之人,其遇憂患、遭廢絀而不變易者,鮮矣哉!”
- 络驿不絶
luò yì bù jué
见“ 絡繹不絶 ”。
- 不絶若线
bù jué ruò xiàn
见“ 不絶如綫 ”。
- 应天三絶
yīng tiān sān jué
唐僖宗年间,孙位在成都应天寺左壁画坐天王及其部从鬼神像。 后蜀景焕又在右壁画天王像,与之相对。当时的词人欧阳炯为此作长歌,僧梦归草书此歌于壁。因画﹑诗﹑书法三者俱佳,时人称之"应天三絶"。参阅宋郭若虚《图书见闻志.应天三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