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前絶后
kōng qián jué hòu
从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形容非常杰出、难得。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郭汾阳》:“ 郭子儀 封 汾陽王 ,而 郭淮 亦封 汾陽子 ,是古今有兩 郭汾陽 矣。然以 令公 之勳,空前絶後,則 伯濟 之蹟不足言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助语用不字例》:“ 王氏 引之 作《經傳釋詞》,始一一辨正之,真空前絶後之學。” 鲁迅 《伪自由书·止哭文学》:“辣椒可以止小儿的大哭,真是空前绝后的奇闻。”
- 絶出
jué chū
杰出;突出。 更多解释杰出;突出。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太白 天才絶出,真所谓‘秋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与之交,温润伉爽,道气迎人,予益叹其才之絶出也。”
- 凝絶
níng jué
停止;中断。
- 絶后光前
jué hòu guāng qián
犹言空前绝后。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膺期誕德,絶後光前。”《法苑珠林》卷一二○:“ 顯慶 之際……于 西京 造繡像一格,舉高十有二丈,驚目駭聽,絶後光前。”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 獨角牛 ,氣衝天,他向那露台上説大言。賣弄他能拽直拳,快使横拳。你比俺 劉千 絶後光前。”亦作“ 絶後空前 ”。《黑籍冤魂》第六回:“ 林大人 此舉,揚威海外,慴伏蠻夷,真要算絶後空前之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蓋偏至之詣,至於絶後空前,亦令人望而卻步, 其年 亦人傑矣哉!”
- 光前絶后
guāng qián jué hòu
1.犹空前绝后。宋 楼钥 《跋刘杼山帖》:“平生富藏名流翰墨,而獨謂 杼山先生 之書光前絶後,尤秘寶之。” 元 无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真個是光前絶後,古今無比。” 明 沈德符 《野獲编·词林·馆选定制》:“會試之後,俱行館選,而木天濟濟,光前絶後矣。” 2.形容利落而不留痕迹。《水浒传》第六二回:“今夜晚間,只要光前絶後,無甚孝順,五十兩蒜條金在此,送與節級。”
- 停絶
tíng jué
停止。
- 偏絶
piān jué
1.犹偏废。 2.趋于衰竭。
- 絶倒
jué dǎo
1.佩服之极。 2.谓折服。 3.大笑不能自持。 4.因昏厥而仆倒。 5.古代杂技名。详细解释 6.佩服之极。 唐 戎昱 《听杜山人弹胡笳》诗:“ 杜陵 先生证此道, 沉 家 祝 家皆絶倒。”《西湖佳话·葛岭仙迹》:“满座宾客见之,无不絶倒,遂传播其仙家幻术之妙。” 7.谓折服。 杨朔 《我的改造》:“我能听懂工人的每一句话,我为他们的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所绝倒。” 8.大笑不能自持。 宋 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诗:“诗成捧腹便絶倒,书生説食真膏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曰:‘龙王下詔求直諫,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絶倒。” 邹韬奋 《萍踪忆语》三四:“ 胡默 更非常健谈,而且诙谐百出,令人绝倒。” 9.因昏厥而仆倒。《北史·崔瞻传》:“行过 彭城 ,读道旁碑文未毕而絶倒……此碑乃 瞻 父守 徐州 时所立,故哀感焉。”《旧唐书·哥舒翰传》:“﹝ 哥舒翰 ﹞至 土门 军,入浴室,遘风疾,絶倒良久乃苏。”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僧闻语而便絶倒,良久始苏。” 鲁迅 《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来函谨悉,甚至於吓得絶倒矣。” 10.古代杂技名。《列子·说符》“又有兰子又能燕戏者” 晋 张湛 注:“如今之絶倒投狭者。”《南齐书·乐志》:“罢紫鹿、跂行、鳖食、笮鼠、齐王卷衣、絶倒、五案等伎。”
- 违时絶俗
wéi shí jué sú
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後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好違時絶俗,爲激詭之行。”
- 超群絶伦
chāo qún jué lún
见"超类絶伦"。
- 絶伦
jué lún
无与伦比。《史记·龟策列传》:“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絶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后汉书·班固传上》:“ 弘农 功曹史 殷肃 ,达学洽闻,才能絶伦,诵《诗》三百,奉使专对。” 唐 杜甫 《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絶伦,慎莫近前丞相嗔。”《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絶伦。”
- 休絶
xiū jué
摆脱,割断。
- 路絶人稀
lù jué rén xī
道路阻绝,人烟稀少。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眼見的路絶人稀,不由俺不諕的魄散魂飛。” 明 杨慎 《洞天玄记》第四折:“奈因西林之下,有一怪虎,吃得路絶人稀。”亦作“ 路斷人稀 ”。《歧路灯》第十回:“譬之猛虎當道,吃的路斷人稀,必有個食肉寢皮之日。”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因为刀客们往往连穷百姓仅有的几升粮食、几只山羊、甚至连鸡、鸭都要抢去,弄得路断人稀,鸡犬不宁。”
- 存亡续絶
cún wáng xù jué
见“ 存亡繼絶 ”。
- 兴亡继絶
xīng wáng jì jué
同“興滅繼絕”。 《南史·宋纪上》:“興亡繼絶,俾昏作明,元勳至德,朕實攸賴。”《周书·萧岿传》:“ 梁 主既失 江 南諸郡,民少國貧。朝廷興亡繼絶,理宜資贍,豈使 齊桓 、 楚莊 獨擅救 衛 復 陳 之美。” 唐 刘知幾 《史通·模拟》:“ 狄 滅二國,君死城屠。 齊桓 行霸,興亡繼絶。”
- 存亡继絶
cún wáng jì jué
亦作“存亡續絕”。 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穀梁传·僖公十七年》:“ 桓公 嘗有存亡繼絶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 范宁 集解:“存亡,謂存 邢 衛 ;繼絶,謂立 僖公 。”《汉书·吴王濞传》:“今諸王苟能存亡繼絶,振弱誅暴,以安 劉氏 ,社稷所願也。”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安边》:“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絶,列聖通規。” 宋 苏轼 《宋襄公论》:“ 桓 文 之師,存亡繼絶,猶不齒於 仲尼 之門,況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謂王者之師可乎?”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而 齊侯 獲存亡繼絶之名於天下。”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沈论二》:“天生 孔子 不後 周 ,不先 周 也,存亡續絶,俾樞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