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恸絶
tòng jué
因悲哀过度而昏厥。
- 痛深恶絶
tòng shēn è jué
极端痛恨、厌恶。老舍 《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 冠 家为敌,帮着 钱默吟 和 金三爷 到 冠 家叫闹,打架。”参见“ 深惡痛絶 ”。
- 絶恶
jué è
消灭邪恶。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本事》:“ 句践 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於是 句践 抑彊扶弱絶恶,反之於善,取舍以道。”《汉书·贾谊传》:“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絶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辠而不自知也。”
- 絶息
jué xī
断绝;停止。 词语出处断绝;停止。《史记·秦始皇本纪》:“阐并天下,甾害絶息,永偃戎兵。”《汉书·贾山传》:“夫布衣韦带之士,修身於内,成名於外,而使后世不絶息。”《隋书·循吏传·刘旷》:“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繫囚,争讼絶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
- 絶怜
jué lián
极其喜爱。更多解释极其喜爱。 宋 杨万里 《暮寒》诗:“絶怜晴色好,无奈暮寒何。” 明 刘基 《宿贾性之市隐》诗:“絶怜草色緑铺地,可爱梅花白照人。”
- 弛絶
chí jué
废绝;绝灭。
- 風清弊絶
fēng qīng bì jué
谓社会风气良好,营私舞弊的事情绝迹。宋 周敦颐 《拙赋》:“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絶。”《荡寇志》第八十回:“到得 鄆城 不久,便就兴利除害,风清弊絶,吏民无不欢喜。”
- 弊絶风清
bì jué fēng qīng
弊害之事绝迹,不正之风廓清。 语本 宋 周敦颐 《拙赋》:“上安下順,風清弊絶。”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恭喜本府 杜太爺 管治三年,慈祥端正,弊絶風清。”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隨時隨事,杜漸防微,庶幾弊絶風清,令行政肅。”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从前的‘赌痞’,现在自己在那里禁赌了,农会势盛地方,和牌一样弊绝风清。”
- 絶异
jué yì
1.独特不凡。 2.全然不同。词语出处 3.独特不凡。《汉书·游侠传序》:“观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亦皆有絶异之姿。”《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延宗 ﹞气力絶异,驰骋行阵,劲捷若飞。”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佳山水名絶著……四海之内可百餘区,虽其所以称盛之故,大体畧同,而其间各负絶异之境,非人意度所至。” 4.全然不同。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夫人父兄皆儒先生,自幼陶染诗礼间事,絶异於他女。”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以 印度 情状,比之 中国 ,则固有絶异者。”
- 幽絶
yōu jué
清幽殊绝。
- 絶巧
jué qiǎo
1.极其灵巧。 2.摒弃技巧。絶巧造句 3.极其灵巧。《晋书·嵇康传》:“﹝ 嵇康 ﹞性絶巧而好锻。” 4.摒弃技巧。《老子》:“絶巧弃利,盗贼无用。”
- 工絶
gōng jué
精极。
- 峭絶
qiào jué
1.陡削耸立。 2.形容性格严正。
- 絶岸
jué àn
陡峭的岸。更多解释陡峭的岸。 晋 郭璞 《江赋》:“若乃 巴 东 之峡, 夏后 疏凿,絶岸万丈,壁立赮駮。” 唐 杜甫 《白沙渡》诗:“畏途随 长江 ,渡口下絶岸。”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猩猩》:“ 金陵 商客 富小二 泛海至大泽,遇暴风,舟溺。 富生 漂荡,抵絶岸。”
- 山穷水絶
shān qióng shuǐ jué
见“ 山窮水盡 ”。
- 超逸絶尘
chāo yì jué chén
同“超軼絕塵”。宋 苏轼 《太息一章送秦少章秀才》:“ 張文潛 、 秦少游 此兩人也,士之超逸絶塵者也。” 宋 沈作喆 《寓简》卷九:“至於行草,雖縱横超逸絶塵,猶不失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