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簪橐
zān tuó
《汉书·赵充国传》:“ 安世 本持橐簪笔事 孝武帝 数十年。”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后因“簪橐”指近臣的笔墨生涯。 宋 孙觌 《七星岩》诗:“十载污修门,簪橐侍帝垣。”
- 梅簪
méi zān
谓以梅花簪首。
- 簪花格
zān huā gé
典出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 簪朵
zān duǒ
犹簪花,戴花。
- 朋簪
péng zān
指朋辈。 语本《易·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孔颖达 疏:“盍,合也。簪,疾也。若有不疑於物以信待之,则众阴羣朋合聚而疾来也。” 唐 戴叔伦 《卧病》诗:“ 沧州 诗社散,无梦盍朋簪。” 宋 范仲淹 《南京书院题名记》:“不负国家之乐育,不孤师门之礼教,不忘朋簪之善导。” 清 赵翼 《稚存约游黄山迟余不到》诗:“朋簪乐事此焉最,冠盖西园何足数。” 黄葆桢 《周六介招饮即席有作》诗:“朋簪偶合今宵雨,拇战传喧一席宾。”
- 散簪
sàn zān
犹散发。借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
- 簪挂
zān guà
簪花挂彩。科举时代为中式者集体举行的一种仪式。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督学屡易》:“盖自丁丑至己卯,三年之内,学使者凡四易,是时考试章程凌杂……有未簪挂而先録遗者。”
- 散发抽簪
sàn fà chōu zān
指弃官隐居。
- 抽簪
chōu zān
谓弃官引退。 古时作官的人须束发整冠,用簪连冠于发,故称引退为“抽簪”。
- 投簪
tóu zān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 簪戴
zān dài
1.在幞头巾上插花。 2.谓簪发戴冠。
- 簪徽
zān huī
犹簪缨。 亦借指仕宦。
- 脱簪待罪
tuō zān dài zuì
古代后妃犯下重大过错请罪时礼节
- 簪弁
zān biàn
1.簪,冠簪;弁,礼帽。 古代仕宦所服。 2.借指官吏。
- 簪蒿席草
zān hāo xí cǎo
以蒿作簪,以草为席。形容生活艰苦。《东观汉记·杜林传》:“﹝ 杜林 ﹞於 河西 得漆書古文《尚書經》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經。寄 隗囂 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
- 簪带
zān dài
1.冠簪和绅带。 古代官吏的服饰。《晋书·傅玄传》:“﹝ 玄 ﹞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 2.借指仕宦。 南朝 梁 陶弘景 《解官表》:“臣栖迟早日,簪带久年。”《北史·费穆传论》:“ 费穆 出身效力,功名著矣,末路一言,祸延簪带,其死也宜哉!” 唐 杨思玄 《奉和别鲁王》:“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