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刈蓍亡簪
yì shī wáng zān
比喻能勾起人们怀旧之情的故物。
- 瓶沈簪折
píng shěn zān shé
谓瓶沉水底难觅,簪断难续。喻男女分离。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絶;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沈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别。”瓶,一本作“ 缾 ”。《剪灯新话·翠翠传》:“將謂瓶沈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亦省作“ 瓶簪 ”。 宋 柳永 《离别难》词:“算神仙五色靈丹無驗,中路委瓶簪。”
- 持橐簪笔
chí tuó zān bǐ
橐,口袋;簪,插。 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解簪
jiě zān
1.解去束发之簪。谓就寝。 2.解去簪缨。谓仕途失宠。
- 姜后脱簪
jiāng hòu tuō zān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宣姜后》:“ 周宣 姜后 者, 齐侯 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
- 簪冕
zān miǎn
冠簪和礼帽。喻指在朝为官。
- 簪笄
zān jī
即簪子。
- 头簪
tóu zān
连缀。
- 簪头
zān tóu
即簪子。
- 堕珥遗簪
duò ěr yí zān
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
- 冠簪
guān zān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 窃簪之臣
qiè zān zhī chén
春秋 时, 楚国 一善于偷窃者为 楚 将 子发 所礼遇。后 齐 师伐 楚 , 子发 兵败。善偷者乃行其技,递次窃得 齐 将军之幬帐、枕及簪。
- 蓍簪
shī zān
以蓍草做的簪子。
- 簪笏
zān hù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 瓶簪
píng zān
见“ 瓶沉簪折 ”。
- 簪剃
zān tì
指出家为僧道。 因道士簪发,和尚剃发,故称。《元典章·圣政一·重民籍》:“今后除色目人外,自愿出家,若本户丁力数多,差役不闕,及有昆仲养父母者,赴元籍官陈告,勘当是实申覆各路给据,方许簪剃。”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四:“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清会典事例·礼部·僧道》:“三十三年议准,各省督抚严飭地方官申明禁令,不许私行簪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