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笛
fēng dí
管乐器,笛子的一种
- 鸣笛
míng dí
吹出或好像吹出笛声
- 竹笛
zhú dí
竹制的笛子
- 笛竹
dí zhú
竹之一种,可以制笛。
- 短笛
duǎn dí
比普通长笛高一个八度的小型的尖声笛子
- 玉笛
yù dí
1.玉制的笛子。 2.笛子的美称。 3.指笛声。
- 牧笛
mù dí
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 亦借指牧笛声。
- 牛背笛
niú bèi dí
谓骑牛牧童所吹奏的笛声。
- 牛笛
niú dí
牧牛人吹的笛子。亦指这种笛子吹奏的声音。
- 笛牀
dí chuáng
指笛子。唐 杜甫 《陪李梓州泛江戏为艳曲》诗之二:“白日移歌袖,青霄近笛牀。” 仇兆鳌 注引《树萱录》:“ 南朝 呼笔管为牀,笛牀当即其类。” 清 龚自珍 《摸鱼儿》词:“笛牀歌板何处?才人病后风情死,负了 莫釐 龙女。”
- 渔笛
yú dí
渔人的笛声。
- 汽笛
qì dí
1.一种使空气或蒸汽强行输入一个空洞或输向一薄薄的边瓣使产生一种尖锐的哨子声的装置 2.靠蒸汽的作用产生声音的哨笛;尤指装在蒸汽锅炉上的这种哨笛
- 气笛
qì dí
利用机械方法使气体或蒸气发生强烈振动的发声器。 用来向远处发送信号或发生超声。
- 武溪笛
wǔ xī dí
汉 马援 门生 爰寄生 善吹笛, 马援 作《武溪深》和之,叹水深湍急,涉渡艰难。后用为赠别之曲。
- 笛步
dí bù
地名。 又名 邀笛步 。在 南京市 青溪桥 右,为教坊所在地。相传 晋 王徽之 曾在此邀 桓伊 吹笛,故名。亦泛指歌妓的处所。 清 吴伟业 《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诗序:“夫 笛步 丽人,出卖珠之女弟;雉皋公子,类侧帽之参军。” 靳荣藩 注:“《一统志》: 邀笛步 在 上元县 青溪桥 右, 晋 王徽之 邀 桓伊 吹笛处。”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 力士 签名搜 笛步 , 龟年 协律奉椒房。” 王季思 等注:“ 笛步 是 南京 的地名,教坊所在的地方。”
- 樵笛
qiáo dí
打柴人吹的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