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鼠两端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 经纬万端
jīng wěi wàn duān
比喻头绪极多。
- 作恶多端
zuò è duō duān
做了许多坏事。指罪恶累累。
- 端正
duān zhèng
1.姿势挺直 2.在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的 3.端正思想 4.正派;正确
- 一端
yī duān
1.指物件的一头。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门口是一块活板,人一进门,踏着木板的这一端,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我得了一支五彩漆管的铅笔,一端有个橡皮帽子。” 2.指事情的一点或一个方面。 汉 王充 《论衡·实知》:“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今粗明其一端,亦可思过半矣。” 清 方苞 《读邶鄘至曹桧十一国风》:“或同始而异终,或将倾而復植,岂可以一端尽哉?” 鲁迅 《呐喊·端午节》:“他自己说,他是自从出世以来,只有人向他来要债,他从没有向人去讨过债,所以这一端是‘非其所长’。” 3.表布帛数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为一匹,一端为半匹,其长度相当于二丈。 汉 桓宽 《盐铁论·力耕》:“夫中国一端之縵,得 匈奴 累金之物。”《古诗十九首》之十八:“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綺。”《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币锦二两” 晋 杜预 注:“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匹也。”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 张友正 ﹞与染工为邻,或问其故。答曰:‘吾欲假其縑素学书耳。’于是与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数量。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七:“ 盛佳秀 舀了一端饲。”
- 端本正源
duān běn zhèng yuán
端:端正,清理。 本:根本。源:根源。指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端午
duān wǔ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 首尾两端
shǒu wěi liǎng duān
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 不可端倪
bù kě duān ní
端倪:头绪。 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 感触万端
gǎn chu wàn duān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 情巧万端
qíng qiǎo wàn duān
情巧:真伪
- 千状万端
qiān zhuàng wàn duān
形容极为愁苦。
- 端本澄源
duān běn chéng yuán
犹正本清源。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 变化多端
biàn huà duō duān
端:头绪。 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 两端
liǎng duān
1.事物的两个顶端;两头。 2.谓两个极端。 3.犹两者。 4.指游移于两者之间的态度。 5.犹两种、两类。
- 百端交集
bǎi duān jiāo jí
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