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理成章
shùn lǐ chéng zhāng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 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 平章
píng zhāng
1.评处;商酌。汉 蔡邕 《上封事陈政要七事》:“宜追定八使,纠举非法,更选忠清,平章赏罚。”《隋书·何稠传》:“上因揽太子颈谓曰:‘ 何稠 用心,我付以后事,动静当共平章。’”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詔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諫官随入,预闻政事。”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我为君平章已确,即教小娘子从君返魂,好否?” 2.品评。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之十五:“追逐同游伴,平章贵价车。”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人韵》词:“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春赏》:“凭栏争赏,细与平章。” 清 黄遵宪 《度辽将军歌》:“将军归来犹善饭,平章古玉图鼎鐘。” 3.古代官名。 唐 代以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为宰相,因官高权重,不常设置,选任其他官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名,简称“同平章事”,同参国事。 唐睿宗 时又有平章军国重事之称。 宋 因之,专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担任,位在宰相之上。 金 元 有平章政事,位次于丞相。 元 代之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则为地方高级长官。简称平章。 明 初仍沿袭,不久废。 4.辨别彰明。《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伏见勑旨,刊正音律,平章历象。”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道上》:“斯足以扬搉诚伪,平章黑白矣。”
- 出口成章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 杂乱无章
zá luàn wú zhāng
章:条理。乱七八糟,没有条理。
- 刻章琢句
kè zhāng zhuó jù
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 文章巨公
wén zhāng jù gōng
巨:大。 文章大家。形容文才出众。
- 章程
zhāng chéng zhāng cheng
指组织的规程或办事条例,也泛指各种制度 。
- 文章
wén zhāng
1.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2.泛指著作 3.比喻曲折隐蔽的含义 4.事情;程序
- 走马章台
zǒu mǎ zhāng tái
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 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 高头讲章
gāo tóu jiǎng zhāng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 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 九章
jiǔ zhāng
1.古代帝王冕服上的九种图案。 《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 汉 郑玄 注:“冕服九章,登龙於山,登火於宗彝,尊其神明也。九章;初一曰龙,次二曰山,次三曰华虫,次四曰火,次五曰宗彝,皆画以为繢;次六曰藻,次七曰粉米,次八曰黼,次九曰黻,皆希以为绣。则衮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南齐书·陆澄传》:“ 泰始 六年,詔皇太子朝贺,服衮冕九章。” 2.泛指多种图案。《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有一仙娥,自内而出,被冰綃之衣,曳霜紈之帔,戴翠凤步摇之冠,躡琼纹九章之履。” 3.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军队行进的九种旗章。章,旗上的图案。《管子·幼官》:“明审九章。” 石一参 注:“九章,见《兵法篇》。日章,月章,龙章,虎章,鸟章、蛇章、鹊章、狼章、韟章,是也。” 4.即九畴。《汉书·律历志上》:“ 箕子 言大法九章。” 颜师古 注:“大法九章即《洪范》九畴也。” 5.指《九章算术》。相传为 黄帝 时 隶首 所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九章》积微,故以为术。” 6.指《九章律》。 汉 萧何 著。《汉书·刑法志》:“相国 萧何 攈摭 秦 法,取其宜於时者,作律九章。” 汉 王充 《论衡·谢短》:“法律之家,亦为儒生问曰:‘《九章》,谁所作也?’”
- 印章
yìn zhāng
图章印出的的痕迹
- 章甫荐履
zhāng fǔ jiàn lǚ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 雕章琢句
diāo zhāng zhuó jù
象雕刻一样对文章的字句仔细斟酌修饰。
- 龙章凤篆
lóng zhāng fèng zhuàn
1.对帝王的文章、诏书、敕令的谀称。 2.指道教的符箓。
- 牛录章京
niú lù zhāng jīng
见“ 牛录额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