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窰姐
yáo jiě
亦作“窑姐”。旧称娼妓。《官场现形记》第三九回:“这时候 汉口 有个做窰姐的,名字叫做 爱珠 ,姿色甚是平常,生意也不兴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晚上请老爷、师爷在窰姐儿那里碰和喝酒。” 瞿秋白 《人才易得》:“美人儿而说‘多年’,自然是阅人多矣的徐娘了,她早已从窑姐儿升任了老鸨婆。”
- 窰箄
yáo pái
亦作“窑箄”。烧陶器时火膛上用以放置泥坯的架子。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窑的构造一般都很简单,在地面上挖个坑作火膛,上面设置直径一米左右的窑箄,周围用草拌泥筑成圆顶窑室。陶坯放在箄上,下面燃烧木柴,即可烧成陶器。”
- 窰口
yáo kǒu
亦作“窑口”。贩运鸦片的机构。《黑籍冤魂》第四回:“﹝鸦片贩子﹞又勾结内地奸民,为之传送,使窰口为之包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今拟沿海奸徒,开设窰口,勾引外夷,潜买鸦片烟土,入口囤积,发卖图利,一经审实,首犯拟斩立决。”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查夷船载运烟土,至 广东 黄埔 、 老万山 二处停泊,内地奸商分设窑口接运。”
- 窰变
yáo biàn
1.谓制造瓷器时,由于窑里高温度的火焰使釉发生化学变化,开窑后出现意外的新奇颜色和花样。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窑变》:“ 正德 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入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竞传窰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 2.喻男女中某一方中途变心。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妓怨》曲:“ 崔夫人 嫌杀 张生 , 冯员外 买断 苏卿 。他山障他短命,您窰变您薄情。” 元 王晔 《折桂令·问双渐》曲:“ 小苏卿 窰变了心肠,改抹了姻缘,倒换排场,强拆鸳鸯,轻分鶯燕,失配鸞凰。”
- 窰人
yáo rén
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工人。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一:“桥畔一石,形似老翁……附近有甎窰,相距里许,窰人舁之归,谋奉为窰神。”
- 窰户
yáo hù
1.亦作“窑户”。亦作“窑户”。 2.陶瓷工匠。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官军乃更作灰礮,用极脆薄瓦罐,置毒药、石灰、铁蒺藜於其中,临阵以击贼船,灰飞如烟雾,贼兵不能开目。欲效官军为之,则贼地无窰户,不能造也,遂大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瓷易经》:“ 益都 翟进士 某,为 饶州府 推官,甚暴横。一日,集窰户造青瓷《易经》一部,楷法精妙,如 西安 石刻‘十三经’。” 清 赵翼 有《年来市间饭碗渐小盖窑户工料增贵暗为收减也感赋》诗。 3.指矿工。 向寿 《煤城怒火》:“城里虽大,没有窑户插脚的地方。”
- 窰调
yáo tiáo
亦作“窑调”。 旧时在妓院里流行的小调。 老舍 《骆驼祥子》二三:“那来照顾她们的,还老远的要唱着窑调,显出自己并不是外行。”
- 窰竈
yáo zào
亦作“窑灶”。古代一种熏烟御敌的军事设置。《墨子·备穴》:“斩艾与柴长尺,乃置窑灶中。先垒窑壁,迎穴为连。”
- 窰花子
yáo huā zǐ
亦作“窑花子”。旧时对矿工的称呼。 从维熙 《洁白的睡莲花》:“我们这一辈窑花子,叼着它,在直不起腰的巷道里,拖着炭筐。”
- 窰务
yáo wù
主管陶瓷业务的机构。《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谓 王旦 、 王钦若 等曰:‘如以鐘鼓楼为漏室,窰务为甄官,岂若直指其名也!悉宜改正。’”
- 窰洞
yáo dòng
亦作“窑洞”。就土山的山崖挖成的作为住屋的山洞或土屋。 张鼎丞 《整风在延安中央党校》:“ 延安 的窑洞是最革命的, 延安 的窑洞有马列主义, 延安 的窑洞能指挥全国抗 日 斗争。”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 石油头 住在 西河坝 的窑洞里。他身披一件老羊皮,上班穿着,下班盖着;晴天朝里,雨天朝外。”
- 窰头土坯
yáo tóu tǔ pī
指未经烧制的砖瓦土坯。《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 道:‘这般也能长生么?’ 祖师 道:‘也似窰头土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
- 窰神
yáo shén
旧称主宰砖瓦窑的神灵。清 俞樾 《右台仙馆笔记》卷一:“桥畔一石,形似老翁……附近有甎窰,相距里许,窰人舁之归,谋奉为窰神。”
- 窰烟
yáo yān
烧制砖瓦陶瓷等的灶里冒出的烟。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及午, 介山 上有黑云,气如窰烟。须臾蔽天,注雨如綆,风吼雷震,凡损麦千餘顷。”
- 窰器
yáo qì
1.亦作“窑器”。亦作“窑器”。 2.陶瓷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窑器》:“陶器自 舜 时便有, 三代 迄於 秦 汉 ,所谓甓器是也。今土中得者,其质浑厚,不务色泽。末俗尚靡,不贵金玉而贵铜磁,遂有祕色窑器。”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窰器当重 哥 汝 ,而十五年来忽重 宣德 ,以至 永乐 、 成化 ,价亦骤增十倍。大抵 吴 人滥觴,而 徽 人导之,俱可怪也。” 3.专指陶器。 清 薛福成 《海关出入货类叙略》:“瓷器窑器价银一百零八万餘两,其餘杂货价银各数十百万两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