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稚态
zhì tài
天真的情态;幼儿的神情。
- 稚弟
zhì dì
幼弟;年小的弟弟。唐 韩愈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以故人稚弟,拜 北平王 於马前。”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果阿姊见枉寒舍,俾稚弟朝夕得侍左右。”
- 幼稚可笑
yòu zhì kě xiào
指头脑简单,让人发笑。
- 稚幼
zhì yòu
1.亦作“穉幼”。幼小;幼稚无知。 宋 苏轼 《种茶》诗:“天公所遗弃,百岁仍穉幼。”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草木之妖》:“今上丙戌、丁亥间,京师明智草场火发,薪芻如山,一夕尽为煨烬。次晨喧传有异,余稚幼随众往观。” 清 吴苑 《到家》诗:“薄宦十餘年,懽爱类穉幼。” 2.幼儿,幼童。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数口费经营,索饭兼穉幼。”
- 孩稚
hái zhì
亦作“ 孩穉 ”。 幼年;幼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为己罪矣。” 南朝 梁武帝 《移京邑檄》:“一朝齏粉,孩稚无遗,人神怨结,行路嗟愤。”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惟 积 洎 稹 ,幼遭閔凶。 积 未成童, 稹 生八岁,蒙騃孩稚,昧然无识。” 唐权 德舆 《祇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羈孤望予禄,孩穉待我餔。”
- 孤稚
gū zhì
亦作“ 孤稺 ”。无父或无父母的幼儿。
- 稚孙
zhì sūn
亦作“穉孙”。幼孙;小孙儿。 宋 陆游 《泛舟过金家埂赠卖薪王翁》诗之二:“洗脚上牀真一快,稚孙渐长解烧汤。” 宋 陆游 《小市莫归》诗:“爱酒行行访市酤,醉中亦有穉孙扶。”
- 养稚
yǎng zhì
抚育幼儿。
- 稚免
zhì wèn
幼弱。指年少。
- 稚子之心
zhì zǐ zhī xīn
纯洁无暇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