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科
qiū kē
秋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 秋衣
qiū yī
1.秋日所穿的衣服。 2.特指征戍军士的寒衣。
- 秋英
qiū yīng
秋花。
- 秋绪
qiū xù
犹秋序。
- 秋莲
qiū lián
荷花。因于秋季结莲,故称。
- 秋苗
qiū miáo
1.秋日的禾苗。宋 范祖禹 《论农事疏》:“秋苗虽茂,惟忧涝损。” 宋 范成大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诗:“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2.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赋税,也称秋税。《宋史·洪遵传》:“ 平江 、 湖 、 秀 三州水,无以输秋苗,有司抑令输麦。”《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茶引尽归于都茶场,盐钞尽归于榷货务,秋苗斗斛十八九归於纲运,皆不在州县。”
- 素秋
sù qiū
1.秋季。 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其色白,故称素秋。 汉 刘桢 《鲁都赋》:“及其素秋二七,天汉指隅,民胥祓禊,国於水游。”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欧阳修 《清商怨》词:“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二:“三年客里逢朱夏,一月天边盼素秋。” 朱德 《感事八首用杜甫<秋兴>诗韵·战局时局》:“ 兴安岭 下 楚江 头,万里烽烟接素秋。”参见“ 素商 ”。 2.比喻衰老、迟暮。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之三:“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愧无老成,厠彼日新。”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潘岳<悼亡>》:“青春速天机,素秋驰白日。”
- 秋绳
qiū shéng
1.秋草结子。 2.拴住牲口股后的皮带。
- 阳秋
yáng qiū
1.指 孔子 所著《春秋》。 晋 时因避 晋简文帝 郑后 阿春 讳,改春为“阳”。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虽乏润色之功,夙慕《阳秋》之旨。” 清 钱谦益 《与吉水李文孙书》:“循览行状,文直事覈,大阐 定 哀 之微词,一洗《阳秋》之典笔。” 2.史书的通称。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钱深推官见寄》:“无才不敢学《阳秋》,嗜酒时能问大酋。” 清 孙枝蔚 《广化寺谒忠烈祠步吴梅村韵》之三:“何人直笔擅《阳秋》,可惜清流葬浊流。” 3.谓褒贬。《晋书·褚裒传》:“ 譙国 桓彝 见而目之曰:‘ 季野 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生》:“ 王 諦视之,其所涂留,似有阳秋。” 4.指年龄。《晋书·王献之传》:“陛下践阼,阳秋尚富,尽心竭智以辅圣明。”
- 秋荐
qiū jiàn
秋贡。
- 秋获
qiū huò
秋季收割庄稼。
- 秋还
qiū hái
秋至。
- 秋鬓
qiū bìn
苍白的鬓发。隋 尹式 《别宋常侍》诗:“秋鬢含霜白,衰颜依酒红。” 唐 刘禹锡 《闻董评事疾因以书赠》诗:“攲枕昼眠静,折巾秋鬢疎。” 元 李存 《昔年》诗:“云鸿不飞音信断,宝镜尘昏秋鬢乱。”
- 秋蓬
qiū péng
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随风飘飞,故亦以喻飘泊不定。
- 秋胡
qiū hú
春秋 鲁 人,婚后五日,游宦于 陈 ,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鲁秋洁妇》。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同衾分枕,犹有 长信 之悲;坐卧忘时,不免 秋胡 之怨。” 唐 李白 《陌上桑》诗:“使君且不顾,况復论 秋胡 。” 宋 罗烨 《醉翁谈录·韩玉父寻夫题漠口铺》:“生平良自珍,羞为浪子负,知君非 秋胡 ,强颜且西去。” 明 沉鲸 《双珠记·剑击淫邪》:“辕门供役经旬矣,回来风影还如旧,还如旧,还如旧,可憎前日, 秋胡 窥牖。”
- 逾秋
yú qiū
亦作“踰秋”。 过了秋天;秋后。 汉 王充 《论衡·气寿》:“物或逾秋不死,亦如人年多度百至於三百也。”《农政全书》卷十三引 宋 范仲淹 《上吕相公并呈中丞咨目》:“去年 姑苏 之水,踰秋不退,某为民之长,岂敢曲阻焉?” 明 何景明 《武陵》诗:“辞家忽踰秋,适此万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