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祀土
sì tǔ
祭祀土地神。
- 祀典
sì diǎn
1.记载祭祀仪礼的典籍。《国语·鲁语上》:“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非是,不在祀典。”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夫盛德不泯,义存祀典。” 宋 苏轼 《奏乞封太白山神状》:“伏见当府 郿县 太白山 ,雄镇一方,载在祀典。” 2.祭祀的仪礼。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敬躬祀典,告奠圣灵。” 唐 陈羽 《明水赋》:“神灵是享,祀典攸传。”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 元氏 在 后汉 为 常山 相治,故相与长史,得为境内之山陈请祀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须知我是受了煌煌祀典,只有諭祭是派员拈香的。”
- 祀天
sì tiān
祭祀天神。帝王郊祭的古礼。
- 祀命
sì mìng
祭祀的命令。《左传·僖公三十一年》:“ 卫成公 梦 康叔 曰:‘ 相 夺予享。’公命祀 相 。 宁武子 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 杞鄫 何事? 相 之不享於此久矣,非 卫 之罪也。不可以閒 成王 、 周公 之命祀,请改祀命。’” 杜预 注:“改祀 相 之命。”
- 祀牲
sì shēng
祭祀所用的牺牲。
- 祀享
sì xiǎng
祭祀供献。
- 祀仪
sì yí
祭祀的程式。
- 祀麴
sì qū
以酒祭奠。
- 祀堂
sì táng
祭殿。
- 祀孤
sì gū
祭祀孤魂。旧时 江 南民俗,于特定的节日祭祀无人祭祀的死者。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江南城隍庙》:“每岁中元及清明,十月一日有庙市,都人迎赛祀孤。”
- 祀田
sì tián
以田租收入供祭祀用的田。 清 姚鼐 《陈谨斋家传》:“在里,则岁以米平糶,建 陈 氏宗祠,置祀田。” 张天翼 《畸人集·畸人手记》:“到明后年,我还可以轮着管一年祀田,总有点额外的进账,不过这件事还没跟三叔谈起过。”
- 祀奉
sì fèng
祭祀供奉。
- 祀物
sì wù
祭祀所用的贡物。 多指牺牲之类。
- 祀竈日
sì zào rì
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 ,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 宋 范成大 《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祀灶日
sì zào rì
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 ,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 宋 范成大 《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祀社
sì shè
祭祀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