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岘山碑
xiàn shān bēi
晋 羊祜 任 襄阳 太守,有政绩。后人以其常游 岘山 ,故于 岘山 立碑纪念,称“峴山碑”。
- 爨宝子碑
cuàn bǎo zǐ bēi
东晋 碑。额题为《晋故振威建宁太守爨府君碑》。据碑文,知为 爨宝子 墓碑。 大亨 四年(实为 义熙 元年,即公元405年)立。 清 乾隆 四十三年(1778年)在 云南省 南宁县 (今 曲靖市 )南出土。碑文书体在楷隶之间,可窥见汉字由隶演变为正书的轨迹。 咸丰 时知府 邓尔恒 移置城中 武侯祠 ,并为之撰跋,始著名于世,与《爨龙颜碑》并称。
- 没字碑
méi zì bēi
1.没有镌刻文字的碑石。 指泰山玉皇顶庙前无字的巨碑。碑身高六米,宽一点二米,传为秦始皇时立,后人考证为汉武帝所建。 2.比喻虚有仪表而不通文墨的人。
- 无字碑
wú zì bēi
1.指泰山登封台下无字的石碑。据传为秦始皇所立。 2.陕西乾县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合葬乾陵陵区有武则天无字碑。 3.指为功业隆重或德行秽败而难以文字状述者所立的没有文字的碑。 4.对标格清峻而不为文章或少识文字者的谑称。
- 诗碑
shī bēi
名胜中刻诗的石碑
- 无碑记
wú bēi jì
不可胜计;无数。
- 背碑覆局
bèi bēi fù jú
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 界碑
jiè bēi
作为地界标志的石碑
- 碑壠
bēi lǒng
坟茔及茔前墓碑。 《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 敬义 以远祖 赵郡 ,见 鎔 ( 王鎔 )展维桑之敬。 鎔 遣判官 李翥 送《赞皇集》三卷,令謁前代碑壠,使还,归职 太原 。”
- 孔子庙堂碑
kǒng zǐ miào táng bēi
唐代碑刻。正书。虞世南书。公元626年镌立。贞观中毁于火,703年重刻,并加篆书碑额。书法圆润朗秀,外刚内柔,得智永笔法为多,为虞书代表作。
- 碑垄
bēi lǒng
坟茔及茔前墓碑。 《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 敬义 以远祖 赵郡 ,见 鎔 ( 王鎔 )展维桑之敬。
- 刻碑
kè bēi
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图画将字或画书写或复写于平整的石板(或石壁)上,然后镌刻而成。
- 众口皆碑
zhòng kǒu jiē bēi
比喻群众口头上的称颂。
- 碑亭
bēi tíng
对石碑起保护作用的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