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龙
shí lóng
1.龙形的巨石。 2.蜥蜴的别名。 3.植物名。即荭草。
- 禾石
hé shí
秦 代权衡谷物重量的标准器之一。 “石”是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参阅 郭沫若 《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秦始皇帝统一文字》。
- 石箧
shí qiè
旧时皇室藏玉牒的石函。
- 石经
shí jīng
1.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汉平帝 元始 元年 王莽 命 甄丰 摹古文《易》、《书》、《诗》、《左传》于石,此为石经之始。 汉 代以后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见者,有:(1) 汉灵帝 熹平 四年(公元175年) 蔡邕 用隶书写成的“熹平石经”,(2) 三国 魏 齐王 ( 曹芳 ) 正始 (公元240-248年)中用古文、篆、隶三体刻石的“正始石经”,亦称“三体石经”。(3) 唐文宗 开成 二年(公元837年)用楷书刻石的“唐开成石经”。(4) 后蜀 孟昶 命 毋昭裔 督造的楷书“蜀石经”,又称“广政石经”。(5) 宋仁宗 嘉祐 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经”,因用篆、隶二体,又称“二字石经”。(6) 宋 高宗 时御书刻石的“南宋石经”,亦称“宋高宗御书石经”。(7) 清 乾隆 年间刻石的“清石经”。参阅 清 顾炎武 《石经考》、 清 万斯同 《石经考》、近人 张国淦 《历代石经考》。 2.刻于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经。现存石碑刻经规模最大的是 北京 房山 云居寺 附近的石经。从 隋 代 大业 年间(公元七世纪初)刻起,到 明 代 万历 、 天启 年间(公元十七世纪初)为止,大部分重要佛经都已刻成。 唐 皮日休 《开元寺避暑怀鲁望》诗:“石经森欲动,珠像儼将恰。”
- 石緑
shí lǜ
- 美石
měi shí
美石即天然的奇石,可供人们欣赏把玩。
- 矴石
dìng shí
亦作“碇石”。稳定船身的石块或系船的石礅。《新唐书·杨瑒传》:“事益於人,书名史氏足矣。若碑颂者,徒遗后人作碇石耳。” 宋 苏轼 《峻灵王庙碑》:“夜半大风,浪驾其舟空中,碎之石峯下,夷皆溺死, 儋 之父老,犹有及见败舟山上者,今独有矴石存焉耳。”《三国演义》第四五回:“至 操 寨边, 瑜 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 金 以楼船併力攻 彦先 , 彦先 所乘舟下碇石,急收不应。 金 人击之, 彦先 与其家皆死。”
- 蜀石
shǔ shí
产于 蜀 地的次于玉的石。
- 石阑
shí lán
见“ 石阑干 ”。
- 炮石
pào shí
亦作“礮石”。古代用炮抛射的石头。
- 石阻
shí zǔ
因多石而形成险阻。亦指多石险阻之地。
- 鹊石
què sh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 常山 张颢 ,为 梁州 牧。 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 顥 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顥 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 汝南 樊衡夷 上言:‘ 尧 舜 时旧有此官,今天降印,宜可復置。’ 顥 后官至太尉。”遂以“鹊石”为官员应天命升迁的典实。 明 张煌言 《寿安福伯邓如磐》诗:“鹊石文垂早建牙,归来长啸饵丹砂。”
- 骈石
pián shí
指两两并连之石。
- 石药
shí yào
指矿物类药物。魏 晋 至 唐 ,上层人士多喜服用。《素问·腹中论》:“石药发瘨,芳草发狂。”《素问·腹中论》:“芳草之气美,石药之气悍。”《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 隋 侯白 《启颜录·魏市人》:“ 后魏 孝文帝 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
- 霞石
xiá shí
1.赤色的岩石。 2.矿物名。含有铝和钠的硅酸盐。无色或白色,有时也呈灰色、绿色或红色。有玻璃光泽,断口呈脂肪光泽。可用来炼铝,制造玻璃和陶器等。
- 空石
kōng shí
山洞;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