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心不二
shǐ xīn bù èr
立誓无二心。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我待年之媵,例不登諸策簡,徒以矢心不二,故 仲尼 有是特筆。”
- 三矢
sān shǐ
1.三支箭。 《左传·宣公四年》:“吾先君 文王 克 息 ,获三矢焉。”《旧唐书·薛仁贵传》:“ 仁贵 发三矢,射杀三人。” 2.指 战国 赵 廉颇 一饭三遗矢事。矢,同“ 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 居 梁 久之…… 赵王 使使者视 廉颇 尚可用否。 廉颇 之仇 郭开 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赵 使者既见 廉颇 , 廉颇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 使还报王曰:‘ 廉将军 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赵王 以为老,遂不召。” 清 钱谦益 《程将军相如挽词》:“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钱岂但直平生。”
- 镞矢
zú shǐ
1.一种轻疾而锋利的箭。 2.指大箭头的箭。
- 絜矢
jié shǐ
古代箭之一种。可在箭头上著火以射烧敌军。
- 弧矢
hú shǐ
1.弓箭。《易·繫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封 泰山 ,进次 滎阳 旃然河 上,见黑龙,命弧矢射之,矢发龙潜藏。”《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初,帝御弧矢,以弦激致目眚,至是始愈。”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汝欲食羊豕,我偏以汝饲虎狼,遽喝下马,夺其弧矢。” 2.谓武功。 明 杨一清 《甘凉道中书事感怀》诗:“弧矢威天下,雷霆震域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忘本》:“上尝曰:‘ 周 家以稼穡开基,我国家以弧矢定天下,又何可一日废武?’” 3.指兵事,战乱。 唐 杜甫 《草堂》诗:“弧矢暗江海,难为游五湖。” 元 高文秀 《渑池会》楔子:“奉命离京出帝都,驱驰鞍马又当途。只因玉璧亲临 赵 ,弧矢之间显丈夫。” 4.古代国君世子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期其有志于远大。后因以“弧矢”喻生男孩。亦指男子当从小立大志。《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南朝 宋 鲍照 《征北世子诞育上疏》:“弧矢夙陈,珪璋攸覿。” 宋 陆游 《鹅湖夜坐书怀》诗:“士生始堕地,弧矢志四方。” 明 吾丘瑞 《运甓记·剪发延宾》:“弧矢怀樽俎,嘆铜驼荆棘,干戈旁午,英雄困尘土。” 5.古星名。又名天弓。属井宿。简称弧。共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八星如弓形,外一星象矢,分属于大犬、南船两星座。 唐 卢仝 《月蚀诗》:“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 清 陈梦雷 《拟古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诗:“天狼耀其精,弧矢不敢张。” 6.古数学名词。谓弓形的运算及其应用。 明 徐渭 《函三馆记》:“乃其举世界之中之外之诸有,至於竭 恒 沙之数而不可殫,即 隶首 復兴,弧矢勾股操其法……亦日且不给矣。”《四库全书总目·天文算法类二·弧矢算术》:“弧矢之法,始於 元 郭守敬 《授时歷草》,其有《弧背求矢草》,立天元一为矢云云…… 明 唐顺之 谓为步日躔月离源头,作《弧矢论》以示 顾应祥 , 应祥 遂演为是书。” 7.指弓形。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若更於大方之外,增四弧矢,如《周礼》衍羡之法,以证围径真旨,而方田少广诸章,其餘事耳。” 8.或指弓形的高。 茅以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我国石拱,一般都是半圆形,如 卢沟桥 。但这个桥( 赵州桥 )的拱形却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因而拱顶在拱脚水平线上的高度,不是圆的半经,而是大大小于半经,这个高度叫做弧矢。”
- 弦矢
xián shǐ
1.弓箭。 2.絃矢:弓箭。
- 年矢
nián shǐ
谓时光易逝,其速如流矢。
- 矢如雨集
shǐ rú yǔ jí
箭像雨一样的射下。
- 矢命
shǐ mìng
犹誓死。
- 矢刃
shǐ rèn
箭和刀。 泛指兵器。
- 躬蹈矢石
gōng dǎo shǐ shí
指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 矢镞
shǐ zú
箭头。
- 恒矢
héng shǐ
《周礼》八矢之一。礼射和习射时所用的箭。
- 桃弧棘矢
táo hú jí shǐ
桃木做的弓,棘枝做的箭,古人认为可辟邪。
- 密矢
mì shǐ
暗中发誓。
- 矢鱼
shǐ yú
1.谓使渔人陈设渔具,观其捕鱼。《春秋·隐公五年》:“春,公矢鱼于 棠 。” 杜预 注:“﹝矢鱼﹞陈鱼,以示非礼也。” 孔颖达 疏:“陈鱼者,猎兽之类,谓使捕鱼之人陈设取鱼之备,观其取鱼,以为戏乐,非谓既取得鱼而陈列之也。”《后汉书·马融传》:“川衡泽虞,矢鱼陈罟。” 李贤 注:“矢亦陈也。” 明 方孝孺 《春秋诸君子赞·臧僖伯》:“在昔 隐公 ,矢鱼於 棠 ,其事虽微,其志已荒。” 2.射鱼,捕鱼。 唐 陆龟蒙 《渔具》诗序:“编而沉之曰箄,矛而卓之曰矠,棘而中之曰叉,鏃而纶之曰射……噫!矢鱼之具也如此,予既歌之矣;矢民之具也如彼,谁其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