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眼
mù yǎn
眼睛。
- 眼目
yǎn mù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 金 王若虚 《著述辨惑》:“ 东坡 之解经,眼目儘高,往往过人远甚。” 明 李贽 《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禪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録。” 3.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狐报仇》:“县令知其事,一面飞禀上司,而以 满匱 为眼目。”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并不想去杀害 日本 人,因为 日本 人的枪多,眼目多,手快!” 4.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无端穷鬼,失了牛驴,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驼逗你咱妻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内臣稍富厚者,预先捐资摆酒,立老衣会……念经殯葬,以为身后眼目之荣。” 5.喻义理关键之处。《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略疏》:“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羣经,义无不尽,於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眼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盖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黄梦升墓誌铭》:‘尤以文章意气自豪’,通篇以此四字为眼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那篇文章的主要眼目是在论身后名的能传与否的因数。” 6.喻指指挥军队的信号。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臣教 樊噲 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的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楔子:“令字旗催促先锋,帅字旗为军中眼目。”
- 眼皮子薄
yǎn pí zǐ báo
形容见识浅薄,也形容为人势利。
- 眼皮子高
yǎn pí zi gāo
方言。 谓看不起人。 老舍 《女店员》第一幕:“你大哥眼皮子高,也许看不起你们这些小姑娘!”亦作“ 眼眶子高 ”。相声《离婚前奏曲》:“甲:去年九月我升了科长,我和我老婆之间,嗳,就产生了一种‘对抗性’的矛盾。乙:八成儿是你眼眶子高啦!”
- 眼皮跳
yǎn pí tiào
眼皮跳动。旧时迷信,以为凶兆。
- 眼皮薄
yǎn pí báo
形容目光短浅。
- 重眼皮
zhòng yǎn pí
亦称“双眼皮”,上睑边缘有双边皱痕,是美的象征
- 眼皮子
yǎn pí zi
眼皮
- 眼皮
yǎn pí
眼睑的通称
- 白眼相看
bái yǎn xiāng kàn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 白眉赤眼
bái méi chì yǎn
比喻平白无故。
- 青眼白眼
qīng yǎn bái yǎn
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好恶的人。
- 青白眼
qīng bái yǎn
眼球青黑色,其旁白色。 喻对人重视为青眼,对人轻视为白眼
- 白眼窝
bái yǎn wō
犹言睁眼瞎。喻指文盲。
- 白眼香
bái yǎn xiāng
黄熟香的别名。
- 翻白眼
fān bái yǎn
眼球翻转,全露眼白。本为濒死时现象,亦常指卑视、愤恨、不满、发楞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