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睭
mù zhǒu
方言。眼珠;眼睛。
- 鬼目
guǐ mù
1.草名。即鬼目草、鬼目菜。参见“鬼目草”。 2.草名。凌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紫葳》。 3.草名。羊蹄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八·羊蹄》。 4.果木名。麂目的别名。
- 絶目
jué mù
犹极目。尽目力之所及。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作》诗:“絶目尽平原,时见远烟浮。” 唐 张九龄 《湘中作》诗:“ 湘 流绕 南岳 ,絶目转青青。”
- 都目
dōu mù
纲目,纲要。
- 除目
chú mù
除授官吏的文书。唐 姚合 《武功县中作》诗之八:“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乃令 文遇 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 文遇 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 胡三省 注:“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 清 吴伟业 《送湘阴沉旭轮谪判深州》诗之二:“故旧怜除目,妻孥笑俸钱。”
- 目眚
mù shěng
眼病之一。 目生翳。
- 眊目
mào mù
昏花的眼睛。
- 罪目
zuì mù
罪名。
- 眼目
yǎn mù
1.眼睛。《后汉书·袁敞传》:“识其状貌,伤其眼目。”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自后所患眼目,不曾再发疼痛。”《儒林外史》第二九回:“琉璃塔金碧辉煌,照人眼目。” 冰心 《往事(二)》一:“图画的色彩也加倍鲜明,动摇了我们的心灵与眼目。” 2.眼力;见识。 宋高宗 《翰墨志》:“况流传歷代之久,贋本杂出,固不一幅,鉴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真益远。” 金 王若虚 《著述辨惑》:“ 东坡 之解经,眼目儘高,往往过人远甚。” 明 李贽 《与友人书》:“又将仙家好诗、儒家通禪好诗堪以劝戒,堪以起发人眼目心志者,备细抄録。” 3.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贵衙有一班女乐小侑儿,不若送去与 赛儿 做谢礼,就做我们里应外合的眼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精怪·狐报仇》:“县令知其事,一面飞禀上司,而以 满匱 为眼目。” 老舍 《四世同堂》七十:“她并不想去杀害 日本 人,因为 日本 人的枪多,眼目多,手快!” 4.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无端穷鬼,失了牛驴,更有何眼目,由来庄院里驼逗你咱妻女!”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他与你些打眼目的衣服、头面。”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内臣稍富厚者,预先捐资摆酒,立老衣会……念经殯葬,以为身后眼目之荣。” 5.喻义理关键之处。《圆觉经》:“十二部经清净眼目。”《略疏》:“良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羣经,义无不尽,於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眼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六》:“盖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黄梦升墓誌铭》:‘尤以文章意气自豪’,通篇以此四字为眼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五:“那篇文章的主要眼目是在论身后名的能传与否的因数。” 6.喻指指挥军队的信号。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臣教 樊噲 去山尖顶上磨旗作军中的眼目,看阵势调遣军人。”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楔子:“令字旗催促先锋,帅字旗为军中眼目。”
- 课目
kè mù
1.考核的项目。宋 宋祁 《贺宋安抚启》:“持节朔陲,尽得藩渠之要领。入敷课目,啟沃宸聪。” 2.课业的项目。 聂绀弩 《血书》:“二十年前,在 莫斯科 读书,有一种课目叫‘列宁主义’,是专门研究 列宁 的著作的。” 吴组缃 《山洪》三一:“猎户队集合的时候,有两个特殊的课目,一个是关于新兵器的知识……一个是战斗教练。”
- 目镜
mù jìng
光学仪器(如望远镜)靠近眼睛一端的透镜或透镜组,通过它们能看到像--亦称接目镜
- 账目
zhàng mù
登入账簿的项目
- 瞑目
míng mù
闭上眼睛,多指人死时无所牵挂
- 网目
wǎng mù
1.纵线横线相交所织成的渔网网眼。 2.指法网。
- 驰目
chí mù
犹言放眼远望。
- 编目
biān mù
1.编排目录 2.编排好的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