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茅
bái máo
1.亦作“ 白茆 ”。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故名。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易·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 疏:“洁白之茅。”《诗·召南·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高亨 注:“白茅,一种草,洁白柔滑,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锡君玄土,苴以白茅。”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长风吹白茆,野火烧枯桑。”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白茅》:“茅有白茅、菅茅、黄茅、香茅、芭茅数种,叶皆相似。白茅短小,三四月开白花成穗,结细实,其根甚长,白软如筋而有节,味甘,俗呼丝茅,可以苫盖及供祭祀苞苴之用。” 2.茶名。 宋 杨伯嵒 《臆乘·茶名》:“茶之所产,六经载之详矣。独异美之名未备…… 北苑 曰叶布絶品, 豫章 曰白露,曰白茅。”
- 苏白
sū bái
苏州话,也指昆曲中用苏州话的道白
- 皂白
zào bái
黑色和白色。引喻为正确与谬误
- 说白
shuō bái
戏曲、歌剧不唱的台词
- 白道
bái dào
1.指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 2.江湖上称正派人为白道,邪派人为黑道
- 白雉
bái zhì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 左思 《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见,所谓大乐必易是也。” 2.白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 粹白
cuì bái
纯白粹白之裘
- 白食
bái shí
不付代价而得到的食物。
- 白鲞
bái xiǎng
亦作“ 白鮝 ”。 剖开晒干的黄鱼。
- 白药
bái yào
中药成药,由三七及其他药味研成的一种白色粉末。 能治出血疾患、跌打损伤等。以云南出产的为最著名
- 补白
bǔ bái
填补空白。主要用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的短文
- 白陶
bái táo
殷 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 是当时比较贵重的一种工艺品。
- 白首
bái shǒu
1.犹白发。表示年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论》:“ 范雎 、 蔡泽 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説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説力少也。” 前蜀 韦庄 《与东吴生相遇》诗:“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元 钱应庚 《春草碧·次韵酬复孺》词:“西园长记前游,乘兴重来看兰药。白首友於情,同忧乐。”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迈,白首无成。独坐无聊,老怀难遣。” 清 吴敬梓 《移家赋》:“羡白首之词臣,久赤墀之记注。” 2.谓男女相爱誓愿白头偕老。 宋 陈师道 《送内》诗:“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深言匪曲衷,白首为所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纯洁的初恋,信托的心,白首的约,不辞的别。”
- 韵白
yùn bái
[parts in Beijing opera where the traditional pronunciation of certain words is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current Beijing dialect] 戏曲中句子整齐押韵的道白
- 眼白
yǎn bái
〈方〉白眼珠儿
- 白种
bái zhǒng
1.旧指汉族中被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俘虏而同化的人。 2.指白色人种。也称欧罗巴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