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损瘠
sǔn jí
消瘦羸弱。亦指消瘦羸弱的人。《管子·八观》:“稼亡三之一,而非有故盖积也,则道有损瘠矣。” 尹知章 注:“道行之人,有毁损羸瘠者也。” 唐 苏颋 《处分朝集使敕》:“至使钱穀不入,杼轴其空,损瘠相仍,流庸莫返。” 宋 曾巩 《救灾议》:“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畜足,以备水旱之灾,然后谓之王政之成。 唐 水 汤 旱,而民无损瘠者,以是故也。”
- 瘠形
jí xíng
1.瘦弱的形体。《尉缭子·武议》:“人食粟一斗,马食菽二斗,人有飢色,马有瘠形,何也?” 2.谓损其身体。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昔甲寅之变……不受事而归,辞其印札,不赴朝贺,瘠形托病,三年一日。”
- 瘠弱
jí ruò
瘦弱;衰弱。 《宋史·王嗣宗传》:“西边市马,以给北边战士,有瘠弱者即送闕下,暑月道远多死。” 郑振铎 《战号·我们的中国》诗:“我们的 中国 !是你这样的瘠弱,贫困么?”
- 瘠弃
jí qì
犹毁瘠。谓哀伤过度而消瘦。
- 干瘠
gān jí
枯瘦。比喻文章贫乏无味。
- 越瘠秦视
yuè jí qín shì
比喻痛痒与己无关。清 张永铨 《海啸行》:“嗟哉閭里遭顛連, 越 瘠 秦 視人胡然。”参见“ 越瘦秦肥 ”。
- 大瘠
dà jí
亦作“ 大渍 ”。疫病成灾。
- 瘠壤
jí rǎng
瘠土。
- 墝瘠
qiāo jí
亦作“ 墝塉 ”。(土地)瘠薄。《三国志·魏志·卢毓传》:“而 譙 土地墝瘠,百姓穷困, 毓 愍之,上表徙民於 梁国 就沃衍,失帝意。”《周书·李彦传》:“今可敛以时服,葬于墝塉之地,勿用明器、芻涂及仪卫等。”《新唐书·卢坦传》:“ 天德 故城地壤墝瘠,北倚山,去 河 远,烽候无所统接。”《天讨·豕常之裔<普告汉人>》:“即此数事观之,则圈地之初,室庐邱基,尽为旗民所有,以膏腴之壤入於旗,以墝瘠之地归之民,而墝瘠之地,仍依膏腴之壤起征,可谓虐政之尤者矣。况当此之时,旗奴逃亡,由旗员句摄,勿关有司。”
- 瘠卤
jí lǔ
1.瘠薄的盐碱地。 2.指土地贫瘠硗薄。
- 劬瘠
qú jí
劳苦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