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吮疽
shǔn jū
见“ 吮疮 ”。
- 短针攻疽
duǎn zhēn gōng jū
形容措施不当,难以奏效
- 吮疽舐痔
shǔn jū shì zhì
见“吮痈舐痔”。谓以口吸痈疽,以舌舔痔疮而祛其毒。后形容卑屈媚上的龌龊行为。
- 炭疽
tàn jū
温血动物(如牛和羊)的一种传染病,由形成孢子的细菌(炭疽杆菌)所致,可由动物转移到人体,特别是在操作感染动物制品(如毛发)时,特征为外溃疡小结或肺部损害
- 附骨之疽
fù gǔ zhī jū
侵入到内部又难于除掉的敌对势力
- 乳疽
rǔ jū
乳疽指乳腺深部化脓性感染,属于阴证。
- 漂疽
piāo jū
即瘭疽。脓疮之类。漂,通“ 瘭 ”。
- 口颊坏疽
kǒu jiá huài jū
即走马疳。小儿急性病,常由麻疹、猩红热等传染病引起,症状是口腔黏膜部分组织溃疡,发黑,坏死,并向外溃烂,严重时发生昏迷。也叫走马牙疳或牙疳。
- 瘭疽
biāo jū
侵及指端掌面深部组织的一种通常是化脓性的感染
- 瘅疽
dān jū
恶疮。《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 癉疽,生疡于头。” 杜预 注:“癉疽,恶创。”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李氏 头上生四处癉疽,脑溃,昼夜鸣叫。”
- 风疽
fēng jū
病名。 指湿疹。
- 疽肿
jū zhǒng
局部皮肤肿胀坚硬的毒疮。《左传·襄公十九年》“ 荀偃 癉疽,生疡於头” 唐 孔颖达 疏:“ 荀偃 病此疽肿,肿溃,遂生创於头。”
- 疽痈
jū yōng
1.痈疽,恶疮。 2.借指丑恶的事物或坏人坏事。
- 痤疽
cuó jū
犹痈疽,毒疮。
- 脑疽
nǎo jū
中医病名。生于脑后项部的有头疽。正对口者,俗称“对口”。偏于一侧者俗称“偏对口”。多由湿热交蒸或五脏蕴毒所致,症状多见灼热肿痛,颜色鲜红。
- 疽疮
jū chuāng
1.毒疮。 杨朔 《木棉花》:“我不过是说这次民族自卫战争很像一块试金石,一个人品格的高低可以立刻辨晰清楚;又像外科医生的手术刀,可以加速割除溃烂的疽疮。” 2.比喻祸患。 宋 王安石 《开元行》:“君不闻 开元 盛天子,纠合俊杰披奸娼;几年辛苦补四海,始得完好无疽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