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吹毛求疵
chuī máo qiú cī
求:找寻;疵:毛病。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疵国
cī guó
有弊病之国。 言政教不善。
- 大醇小疵
dà chún xiǎo cī
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 吹毛索疵
chuī máo suǒ cī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 八疵
bā cī
谓人的八种缺点,即摠、佞、谄、谀、谗、贼、慝、险。
- 瘢疵
bān cī
比喻过失;缺点。
- 疵疠
cī lì
1.亦作“ 疵厉 ”。灾害疫病;灾变。《庄子·逍遥游》:“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 成玄英 疏:“疵癘,疾病也。” 陆德明 释文:“‘癘’音厉, 李 音赖,恶病也。本或作‘厉’。” 晋 《<春秋穀梁传>序》:“川岳为之崩竭,鬼神为之疵厉。” 杨士勋 疏:“厉音例,又作癘。” 陆德明 释文:“疵厉,谓灾变也。”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凡天降疵厉,必因於人。” 宋 曾巩 《诸寺观谢雪文》:“人无疵癘之患,物有丰成之祥。” 清 姚鼐 《<医方捷诀>序》:“夫医虽小道,然其本出於圣帝所为……其极至於使人无疵癘夭札之伤。” 2.比喻邪恶。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向令战胜 日本 ,於 中国 全局初无裨益,转恐因以骄贪,而人心之疵癘永远於深痛。”
- 瑕疵
xiá cī
1.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点,后泛指一切缺点 2.指摘毛病
- 稀疵
xī cī
Xī Cī,大连发音“Xiē Ci”,疵尾音下压。形容词,指某物破烂不堪,或形容人长相难看。
- 疵咎
cī jiù
缺点;过失。
- 完美无疵
wán měi wú cī
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 醇疵
chún cī
醇美与疵病,正确与错误。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本朝之文,至此极盛矣。若论其学术,醇疵浅深,则付之学者评之。”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五:“使圣人之道世无知者,必待言而后明,犹当审其醇疵而后出之。” 清 曾国藩 《书学案小识后》:“其他鉅公硕学,项领相望,二百年来,大小醇疵,区以别矣!”
- 讪疵
shàn cī
诋毁非议。
- 疵失
cī shī
缺点;失误。
- 澡垢索疵
zǎo gòu suǒ cī
犹言吹毛求疵。指刻意寻人过错。
- 剧疵
jù cī
严重的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