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懈
pí xiè
疲倦松懈。
- 凋疲
diāo pí
衰弱疲敝,疲顿。
- 疲餧
pí wèi
犹疲馑。《后汉书·五行志五》:“ 中平 元年二月, 张角 兄弟起兵 冀州 ,自号黄天,三十六方,四面出和,将帅星布,吏士外属,因其疲餧,牵而胜之。”
- 疲暮
pí mù
暮年;衰老。南朝 梁 沉约 《报王筠书》:“含咀之间,倏焉疲暮。” 南朝 梁 江淹 《灯赋》:“尔復朱灯空明,但为疲暮。”《南史·范缜传》:“年二十九髮白皤然,乃作疲暮诗《白髮咏》以自况。”
- 疲愞
pí nuò
拖沓无能。
- 疲堕
pí duò
疲乏懈怠。
- 疲俗
pí sú
衰败的风俗。《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二年》:“外破元凶,内康疲俗,名高五霸,道冠八元。” 宋 司马光 《送祖之守陕》诗:“仁风思布濩,疲俗待绥寧。” 元 曹之谦 《自赵城还府》诗:“独怜疲俗诛求困,愁嘆声多不可闻。”
- 疲癃
pí lóng
1.曲腰高背之疾。泛指年老多病或年老多病之人。 宋 张载 《正蒙·乾称》:“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鰥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又有那真正疲癃残疾的人,他却那里有一日十二个钱来买穀。” 2.指苦难或苦难之人。 宋 曾巩 《洪州诸寺观祈晴文》:“盖兹疲癃之民,已出旱菑之后,室家凋獘,閭里愁嗟。” 明 郑若庸 《玉玦记·交兵》:“ 徐方 枕, 淮 夷静。疲癃拯,黎庶寧。”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孔王祠》:“ 桂林 除跋扈, 梧 野起疲癃。” 钱玄同 《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外各界之评论》:“ 孙先生 这种精神,真是我们这疲癃老朽的民族起死回生的唯一圣药。” 3.古代以成年男子高不满六尺二寸者为疲癃。《文献通考·户口一》:“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高不满六尺二寸以下为疲癃。”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疲癃之讹》:“今以残病为疲癃误也。 服虔 曰:‘丈夫高不满六尺二寸者为疲癃。’”
- 饥疲
jī pí
1.飢饿疲乏。 2.饥饿疲乏。饥,通“飢”。
- 疲顽
pí wán
疲乏倦怠。
- 疲民
pí mín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 疲极
pí jí
1.穷乏。 《三国志·吴志·陆凯传》:“调赋相仍,日以疲极。” 2.疲劳;非常疲劳。《法苑珠林》卷十七:“菩萨曰:‘城中男女皆疲极,孔雀众鸟又疲极,寐。’”《太平广记》卷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赵瞿》:“年七十餘……能负重更不疲极。”
- 疲塌
pí tā
松懈拖沓。亦称疲沓
- 乐不辞疲
lè bù cí pí
疲:疲倦。厌烦。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 疲疴
pí kē
亦作“ 疲痾 ”。 病而体弱。
- 疲驽
pí nú
衰老的劣等马。 常用以自谦,言愚钝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