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熟
tián shú
指庄稼成熟。 唐 张籍 《江村行》:“一年耕种长苦辛,田熟家家将赛神。”
- 夫田
fū tián
1.古代有计口受田制度。一夫所受之田,谓之夫田。 2.指计口受田制度。
- 庄田
zhuāng tián
1.专门设庄管理而大规模租给佃户耕种的田地 2.泛指田亩土地
- 田禾
tián hé
1.泛指庄稼。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我是龙身,去处有狂风骤雨,雹打田禾,风吹稼穡,以此悦我心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狗﹞践踏得那田禾不成样子。”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这几天却下雨了,对于田禾,已经太迟,不过天气倒因此凉爽了不少。” 2.指谷物。《元史·太祖纪》:“未几,帝伐 蔑里乞 部,与其部长 脱脱 战於 莫那察山 ,遂掠其资财、田禾,以遗 汪罕 。”
- 饷田
xiǎng tián
送饭食到田头。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妇姑荷簞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餉田去,丁壮在南冈。” 前蜀 韦庄 《纪村事》诗:“数声牛上笛,何处餉田归?”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宗本遇异人》:“ 宣和 元年,因餉田行山陿中,遇道人。”
- 淖田
nào tián
烂泥田。
- 闲田
xián tián
1.亦作“间田”。亦作“闲田”。中等田地。《管子·山国轨》:“穀为上,币为下。高田抚,閒田山不被,穀十倍。” 马非百 新诠:“高田者《乘马数篇》所谓‘郡县上臾之壤也’。次曰‘间田’。又次曰‘山田’。‘间田’者中田也。” 2.两方边界之间的土地。 章炳麟 《排满平议》:“其或同时猋至,互争邑落,是犹 滇 蜀 间之争火井,海滨种吉贝者之争沙洲,两无曲直,得之则是。间田甌脱,更无第三人为其主者,既见为 汉 人所有,则曰 汉 人所有而已。” 3.亦作“间田”。亦作“闲田”。古代指未被封赐的土地。《礼记·王制》:“名山大泽不以封,其餘以为附庸閒田。” 孔颖达 疏:“若封人附於大国,谓之附庸,若未封人,谓之閒田。” 王国维 《观堂集林·敦煌汉简跋九》:“閒田者,《莽传》云‘诸侯国閒田为黜陟增减’,乃用《王制》语。凡郡县未封之地,皆閒田也。” 4.指无主之田;无人耕种的荒地。《孔子家语·好生》:“ 虞 芮 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 西伯 仁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閒田也。” 唐 元结 《樊上漫作》诗:“四邻皆渔父,近渚多闲田。” 唐 李绅 《悯农》诗之一:“四海无閒田,农夫犹饿死。” 清 刘大櫆 《井田》:“国中贮无尽之閒田,不以与百姓,而荒废弃置,于情则不安,于势则不可。”
- 璧田
bì tián
《春秋·桓公元年》:“三月,公会 郑伯 於 垂 , 郑伯 以璧假 许 田。”后世因以“璧田”喻良田美地。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许谢上表》:“惟彼璧田,实联鼎邑;古之近甸,今也雄藩。” 宋 梅尧臣 《代书寄欧阳永叔四十韵》:“比及过 牛峡 ,还闻迎璧田。”
- 田戍
tián shù
屯田戍守。
- 田産
tián chǎn
田地和产业。亦指个人或团体等拥有的田地。《晋书·季重传》:“ 季重 言因革之理,驳田产之制,词愜事当,盖亹亹可观。”《宋史·孝宗纪二》:“两 淮 归正,忠义有田产者,蠲役五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先君在生时,曾经捐了五万两银子的田产做赡族义田。”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按 孔繁朴 尝因广置田产,致逼兄吞烟而死,则其人品可知。”
- 牧田
mù tián
古代称授予民众为公家放牧的场地。后泛指牧场。
- 田租
tián zū
1.即田赋。 《管子·幼官》:“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毋乏耕织之器。”《汉书·成帝纪》:“郡国被灾什四以上,毋收田租。”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六:“田租送 函谷 ,兽藳输 上林 。”《元史·许衡传》:“ 文景 克承天心,一以养民为务,今年课农桑,明年减田租。”参见“ 田赋 ”。 2.佃农向地主交纳的租米。 孙中山 《耕者要有其田》:“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 蚶田
hān tián
蚶的近海养殖场。
- 畜田
chù tián
积聚田产。
- 括田
kuò tián
丈量田亩,检查漏赋情况。
- 砚田
yàn tián
旧时读书人以文墨维持生计,因此把砚台叫做砚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