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犬
láng quǎn
1.亦称“狼狗”。 一种外形如狼的狗。性凶猛,嗅觉灵敏。多饲养以助打猎或牧羊,亦可训练做侦察工作。 2.狼和犬。喻指坏人的帮凶。
- 狼牙锤
láng yá chuí
古兵器名。 形如狼牙棒,较短。
- 狼牙箭
láng yá jiàn
古兵器名。其箭镞形似狼牙而锐利,故名。
- 狼牙须
láng yá xū
见“ 狼牙脩 ”。
- 狼牙脩
láng yá xiū
亦作“ 狼牙须 ”。 亦作“ 狼牙修 ”。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 ,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 锡兰山 ,或云即古 狼牙修 。 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 狼牙
láng yá
1.狼的牙齿。 亦指狼牙状的东西。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忽作一声如霹靂,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火大起,有假面披髮,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解珍 心慌,连忙一刀,砍断挠钩,却从空里坠下来……下面都是狼牙乱石,粉碎了身躯。”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他在先前,还曾经说,青年人不但嗥叫,还要露出狼牙来。” 2.比喻险境。 唐 元稹 《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异日玄黄队,今宵黑白棋……善败虽称怯,骄盈最易欺。狼牙当必碎,虎口祸难移。”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易生避难》:“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3.比喻箭头。指狼牙箭。 唐 李贺 《长平箭头歌》:“白翎金簳雨中尽,直餘三脊残狼牙。” 王琦 汇解:“三脊者,箭头作三脊形,俗谓之狼牙箭,盖言其锋利如狼之牙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狼牙早散三千众,燕頷当封万里侯。” 清 遯庐 《童子军·雪饯》:“萧萧鹤髮,衝将 易水 之冠;簇簇狼牙,誓破 晋阳 之甲。” 4.草名。入药,有毒。《急就篇》卷四:“款东、贝母、薑、狼牙。”《周礼·天官·医师》“聚毒药以共医事” 唐 贾公彦 疏:“药中有毒者,谓巴豆、狼牙之类是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狼牙》﹝集解﹞引《别录》:“狼牙生 淮南 川谷及 寃句 。八月采根,暴乾。中湿腐烂生衣者,杀人。”
- 狼爪骨
láng zhǎo gǔ
狼爪的骨头。
- 熊狼
xióng láng
1.熊和狼。 2.比喻凶恶之徒。
- 狼烽
láng fēng
古时边防燃狼粪以报警的烽火。
- 烽狼
fēng láng
古时烽火台白天烧狼粪生烟以报警,因以“烽狼”借指战火。
- 烽火狼烟
fēng huǒ láng yān
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从很远处看到,就这样,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传递出去。
- 狼火
láng huǒ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
- 狼津
láng jīn
作恶的津梁。
- 狼汤渠
láng tāng qú
古河渠名。故道自今 河南 荥阳县 北引 黄河 ,东流经 中牟县 北,至 开封市 东南折而南流,经今 通许县 东、 太康县 西,至 淮阳县 东南入 颍水 。自 战国 至 秦 汉 为中原交通干线。《汉书·地理志上》:“ 滎阳 , 卞水 、 冯池 皆在西南。有 狠汤渠 ,首受 泲 ,东南至 陈 入 潁 ,过郡四,行七百八十里。”参见“ 鸿沟 ”。
- 白狼流水
bái láng liú shuǐ
即白狼河之意。白狼河:古水名,即今辽宁省境内的大凌河,因发源于白狼山而得名。
- 狼毫
láng háo
用黄鼠狼的尾毛做成的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