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狮子鼻
shī zi bí
鼻梁稍凹、鼻孔扁平的鼻子
- 狮子补
shī zi bǔ
旧时官服上缀有狮子图象的徽饰。补,又称补子,指官服的前胸及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图象徽饰,是官品的标志。 明 清 两代官服文官绣鸟,武官绣兽。“狮子补”为武官二品的标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武弁僭服》:“ 景泰 四年,锦衣指挥同知 毕旺 ,疏援 永乐 旧例,谓环卫近臣,不比他官,概许麟服……至於狮子补,又不特卑秩武人,今健儿荷刀戟者,无不以为常服,偶犯令輒和衣受缚,宛转於鞭挞之下,少顷,即供役如故。孰知一二品采章,辱褻至此。”《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褂子上钉的可是狮子补子,这不是武二品吗?”
- 狮子花
shī zi huā
骏马名。 又名九花虬。
- 狮子舞
shī zi wǔ
流行很广的一种民间舞蹈,通常由两人扮成狮子的样子,另一人持绣球,逗引狮子舞蹈
- 狮猫
shī māo
猫的一种。 长毛巨尾,俗称狮子猫。
- 睡狮
shuì shī
沉睡的狮子。过去常比喻未觉醒的旧 中国 。 清 黄遵宪 《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诗:“散作鎗礮声,能无惊睡狮,睡狮果惊起,牙爪将何为?”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今日 欧洲 莽怪之风云,寧非千载一时,睡狮决起之机,以报累代之深仇,以收已失之土地,从此五色国徽,将亦璀灿光耀於世界。”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四:“几千年僵定了的社会又起了天翻地覆的动摇,被人视为睡狮的老大帝国成为被万人宰割的肥猪。”
- 狮舞
shī wǔ
也叫狮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历史悠久,流传广泛。 一般由两人蒙上布制的狮皮表演,有文狮、武狮之分,文狮以表现狮子的生活神态为主,武狮主要表现翻滚跌扑等技巧
- 狮虫
shī chóng
见“ 狮子身中虫 ”。
- 狮负
shī fù
宝石名。 即猫睛石,俗称猫儿眼。
- 狮焰
shī yàn
三力量之一,金色的虎斑公猫,琥珀色的眼睛,强壮、宽肩膀。
- 狮子灯
shī zi dēng
狮子状的花灯。
- 狮子滚绣球
shī zi gǔn xiù qiú
亦作“狮子滚绣毬”。 一种民间舞蹈。通常是两人合扮狮子,一人扮武士;武士手持彩球,逗弄狮子。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仙佛》:“《江西大志》:﹝ 明 ﹞ 嘉靖 时,烧造瓷器,所画有抢龙珠、狮子滚绣毬、八仙过海等名。” 朱剑 《青石堡》引子:“另外,还有舞龙灯,挑花担,狮子滚绣球;那场景,那气派,真不亚于城里的大戏院。” 冰心 《我的学生》:“以后的三年里,她如同狮子滚绣球一般,无一时不活动,无一时不是使出浑身解数的在活动。”
- 狮泉河镇
shī quán hé zhèn
在西藏自治区噶尔县北部、狮泉河(森格藏布)南岸,新藏、那(曲)阿(里)公路交点。阿里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为西藏西部地区的新兴城镇。人口2000(1993年)。建有汽车修配、皮革、地毯、农具等工厂。
- 瓦檐狮子
wǎ yán shī zi
广府话中,有一句歇后语:瓦檐(jam4,音同“淫”)狮子――叻到“问”是形容人很能干,有能耐到了极点。通常作褒义用,也有作反语起贬义作用。
- 狮子林
shī zi lín
1.江苏省 苏州市 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 元 代 天如 禅师讲道之所, 清 乾隆 间重修扩建。园内布以假山,洞壑幽邃,盘曲迂回,奇峰怪石或如形态各异的狮子,故名。 清 赵翼 《同蓉溪芷堂游狮子林题壁》诗:“人间乃有 狮子林 ,一亩中藏百里阔。”参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狮子林》。 2.古寺名。在 安徽省 黄山 狮子峰 。今寺毁而名其地,风景殊绝。 叶圣陶 《黄山三天》:“住 狮子林 便于游 黄山 的北部和西部,住 文殊院 便于游中部,主要是 天都峰 和 莲花峰 。”
- 狮子术
shī zi shù
中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