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状
mén zhuàng
1.犹拜帖。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古之製字卷纸题名姓,号曰名纸。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名刺门状》:“古者未有纸,削竹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 唐 李德裕 为相贵盛,人务加礼,改具衔候起居之状,谓之门状。”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 唐 宋 启事用门状,即今士大夫彼此拜謁之名刺也。” 2.张帖或挂在大门上的讣告。《天雨花》第三回:“只见纸幡门状高高贴,人人都带白头巾。原来舅爷十一月身故,目今正在七中存。”
- 逸状
yì zhuàng
超然出众的形状。
- 首状
shǒu zhuàng
诉状
- 贴状
tiē zhuàng
被告口述的笔录。
- 熟状
shú zhuàng
唐 宋 文书制度,有关军国大事,由三省议定,面奏,获旨。关于任免平常事项,以书面奏请,称为熟状。获可即下中书撰命,门下审读,然后由尚书奏行。
- 献状
xiàn zhuàng
1.谓观裸状之罪。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三月丙午,﹝ 晋侯 ﹞入 曹 。数之,以其不用 僖负羈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且曰‘献状’。” 惠栋 补注:“献状,谓观状也。先责其用人之过,然后诛观状之罪。”相传 晋文公 骈胁,而 曹公 曾近观其裸浴,故责其观裸状之罪。 2.呈现某种形态;做出某种姿态。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简伟塞门,献状絳闕。”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岂与夫冠猴献状,评议其得失者哉!” 浦起龙 通释:“献状,媚态也。” 宋 黄庭坚 《胜业寺悦亭》诗:“苦雨已解严,诸峰来献状。” 元 尹廷高 《雨中度江见海怪出没》诗:“江神唯识诗客意,故尔献状聊相娱。” 3.投献的状纸。《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璩公 归去与婆婆説了。到明日写一纸献状来府中,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 秀秀养娘 。”按,此指卖身状。
- 颜状
yán zhuàng
指脸容,脸色。
- 阴状
yīn zhuàng
指请求鬼神受理的诉状。
- 状结
zhuàng jié
供词。
- 资状
zī zhuàng
记载资历的文件。
- 相状
xiāng zhuàng
相类似。
- 理状
lǐ zhuàng
犹政绩。
- 过状
guò zhuàng
递交文状、诉状。
- 进状
jìn zhuàng
1.呈上陈述事实的文书。《新唐书·百官志三》:“中书门下五品以上及诸司长官,谢於正衙,復进状谢於侧门。” 唐 王建 《和胡将军寓直》:“进状直穿金戟槊,探更先傍玉鉤栏。”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习禅五·藏廙》:“至 乾寧 中,僧 神赞 进状,乞追謚号塔名。” 2.特指呈上诉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潘公 、 潘婆 死认定了 姚 家藏了女儿,叫人去接了儿子来家,两家都进状,都准了。”《禅真逸史》第二一回:“再説 尤二仁 父子商议,次早府中进状,但不识二少年名姓,难以行词。”《后水浒传》第十四回:“ 董敬泉 即吩咐心腹伴当备了一副厚礼,到 开封府 进状。”
- 貌状
mào zhuàng
外貌;形象。
- 连状
lián zhuàng
1.接连上状。《晋书·外戚传·王蕴》:“﹝ 王藴 ﹞性平和,不抑寒素,每一官缺,求者十辈, 藴 无所是非。时 简文帝 为 会稽王 ,辅政, 藴 輒连状白之,曰:‘某人有地,某人有才。’务存进达,各随其方,故不得者无怨焉。” 2.连名告状。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行此策后,两市军人,富商大贾,或行财贿,邀截喧诉,请令所由切加收捉。如获头首,所在决杀;连状聚众人等,各决脊杖二十。” 3.指连名上状。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禁选人带京债许借料钱》:“今年三銓于远官,许连状相保,户部各保量加给料钱,衣食稍足,可责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