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抢劫犯
qiǎng jié fàn
见抢劫者
- 六犯清音
liù fàn qīng yīn
明 清 戏曲中串合十数曲为一曲的曲名之一。此由六曲组成,故名。
- 胁从犯
xié cóng fàn
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称为胁从犯。胁从犯进行犯罪并非完全出于自愿,只是在被别人威胁、诱骗的情况下,才参加了犯罪集团或参加了某些犯罪活动。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比照从犯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犯罪中止
fàn zuì zhōng zhǐ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行为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如某甲故意杀人,刺了一刀未致死,忽然悔悟,弃刀而去;或更进而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犯罪结果发生以前;二是自动的,不是被迫的,这一点区别于犯罪未遂。对于中止犯罪的犯罪分子,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 犯不着
fàn bu zháo
不值得
- 首犯
shǒu fàn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罪犯
- 扑犯
pū fàn
侵犯。
- 犯忌
fàn jì
违犯禁忌或忌讳
- 謇犯
jiǎn fàn
正直敢言而触犯别人。
- 犯垒
fàn lěi
即犯塞。
- 唆犯
suō fàn
撺掇。
- 真凶实犯
zhēn xiōng shí fàn
真正的罪犯。
- 邪不犯正
xié bù fàn zhèng
指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亦作“邪不伐正”。
- 犯天下之不韪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ěi
《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不顾一切,公然干普天下的人认为不对的事情为“犯天下之不韙”。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自 正始 以来,而大义之不明,徧於天下。如 山涛 者,既为邪説之魁,遂使 嵇绍 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顾夫邪正之説不容两立。” 伧父 《立宪运动之推行》:“盖 西太后 当庚子之时,信用 载漪 ……开衅列国,犯天下之不违。”参见“ 冒天下之大不韙 ”。
- 犯不上
fàn bu shàng
没那个必要;不值得
- 三犯
sān fàn
1.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 2.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 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宋 张炎 《词源·原序》:“ 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 犯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