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牛
wú niú
吴 地的水牛。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身骑 吴 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宋 陆游 《秋怀》诗:“典琴沽市酿,卖剑买 吴 牛。”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酷暑马上口占》词:“阳乌酣战,身似 吴 牛偏易喘。”参见“ 吴牛喘月 ”。
- 牛具
niú jù
1.耕牛和农具。 《宋史·庄夏传》:“时流民来归, 夏 言:‘ 荆 、 襄 、两 淮 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元史·世祖纪十》:“以 别速带 逃军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给以牛具。” 2.金 赋税单位,一耒加三头牛为一具。《金史·食货志二》:“牛头税,即牛具税, 猛安 、 谋克 部 女直 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田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四年,詔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金史·食货志二》:“八月,尚书省奏,推排定 猛安 、 谋克 户口、田亩、牛具之数。”
- 带牛佩犊
dài niú pèi dú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 老牛邸犊
lǎo niú dǐ dú
老牛舔小牛
- 朴牛
pò niú
1.大牛。 2.种牛。
- 搥牛
chuí niú
- 牛尾貍
niú wěi lí
貍之一种,肉味鲜美。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洪州 有牛尾貍,肉甚美。” 宋 苏轼 《送牛尾貍与徐使君》诗:“泥深厌听鸡头鶻,酒浅欣尝牛尾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二·貍》:“貍有数种……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
- 牛骥同皁
niú jì tóng zào
指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亦作“牛骥同槽”。
- 马勃牛溲
mǎ bó niú sōu
马勃:马屁菌;牛溲:车前草。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 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
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wén méng zǒu niú yáng
虫蛀鸟啄能使梁柱毁坏,蚊虻的叮咬可使牛羊奔跑。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酿成大祸。
-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yī zì rù gōng mén,jiǔ niú bá bù chū
俗谚。 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 元 无名氏 《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 黄远庸 《最近之秘密政闻》:“ 吴景濂 君尤决絶,大似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之戒者。”
- 牛竪
niú shù
亦作“ 牛竖 ”。管牛的仆役;牧童。 宋 王安石 《有感》诗:“放斥僕与马,独身步田畴。牛竖歌我傍,听之为久留。”
- 牛箧
niú qiè
牛皮小箱。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丧乱之后,藏书之家,多不能守。异日之尘封未触,数百年之沉於瑶台牛篋者,一时俱出。”
- 骊牛
lí niú
黑色的牛。
- 稳执牛耳
wěn zhí niú ěr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割牛耳歃血,由主盟国的代表拿着盛牛耳朵的盘子。故称主盟国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最有权威的地位。
- 敲牛宰马
qiāo niú zǎi mǎ
指宰杀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