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瓜牛
guā niú
即蜗牛。
- 白牛
bái niú
1.白色的牛。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勾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 太原县 北有 银牛山 , 汉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 唐 司空图 《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 2.见“ 白牛车 ”。
- 牛鞭
niú biān
公牛阴茎
- 食牛
shí niú
《尸子》卷下:“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鸿鵠之鷇,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 贤者之生亦然。”后以“食牛”赞美青少年志壮心雄,气概豪迈。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 明 李东阳 《题杜日川修撰日会中书兄弟趋朝图》诗:“食牛惊坐客,渡蚁识胡僧。”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当时乳虎气食牛,众作蝉噪嗤噍啁。”参见“ 吞牛 ”。
- 牛米
niú mǐ
1.牛如米。 2.用谷物支付的牛租。
- 仆牛
pú niú
即服牛。驯养之牛。
- 负牛
fù niú
负重之牛。
- 竖牛
shù niú
春秋 时 鲁 叔孙穆子 与 庚宗 妇人所生之子,号曰“牛”,官为“竖”,称“竖牛”。颇受宠爱,年长,使参与政事,后酿成祸乱。见《左传·昭公四年》和《昭公五年》。《淮南子·说林训》:“ 叔孙 之智,欺於 竖牛 。”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 叔孙豹 之暱 竖牛 也,祸成於 庚宗 。”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术数》:“ 叔孙豹 梦天厌己,而得 竖牛 之祸。”
- 牛表
niú biǎo
元 曲中称农村少年子弟。 元 赵显宏 《满庭芳·耕》曲:“赛社处王留宰猪,劝农田牛表牵驴。”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则这寒儒,则索村居,教伴哥读书,牛表描硃,为甚么怕去 长安 应举。”
- 纍牛
léi niú
1.指交配期的公牛。 《吕氏春秋·季春》:“是月也,乃合纍牛腾马游牝于牧。” 高诱 注:“纍牛,父牛也。” 2.泛指公牛。
- 牛鼎
niú dǐng
1.可容一牛的鼎。语本《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弗敢入。”高诱注:“函牛,受一牛之鼎也。”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王一见他们的冷笑,便觉自己受愚,回顾武士,想命令他们就将那欺君的莠民掷入牛鼎里去煮杀。” 2.谓饭牛负鼎。指伊尹负鼎勉汤称王和百里奚饭牛车下之事。后以“牛鼎”借指远大的抱负。 3.鼎名。其足饰形似牛首。
- 牛王
niú wáng
1.牛神。 2.佛的异名。喻佛有运载众生的大力。
- 牛黄
niú huáng
在消化器官(牛及某些反刍类的消化器官)中发现的各种结石,可用作药物或颜料
- 牛饮
niú yǐn
1.俯身而饮,形态如牛,故云。 《韩诗外传》卷四:“ 桀 为酒池,可以运舟,糟丘足以望十里,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秦生》:“一琖既尽,倒瓶再酌。妻覆其瓶,满屋流溢。生伏地而牛饮之。” 2.泛指狂饮、豪饮。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及好会,则狐蹲牛饮,争食竞割。” 宋 梅尧臣 《和韵三和戏示》:“将学时人鬭牛饮,还从上客舞娥杯。” 郭沫若 《归去来·在轰炸中来去》:“真是愉快,假使是在十年前,听到这样的消息,一定又牛饮了一大瓶白兰地。”
- 牛虻
niú méng
咬或骚扰牲畜的任何一种虻。 身体长椭圆形,有灰黑黄褐等色,胸部和腹部有花纹
- 牛马
niú mǎ
比喻做苦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