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齝
niú chī
亦称“ 牛转草 ”。即齝草。牛反刍出来的草,中医可入药。
- 牛酪
niú lào
用牛乳做成的半凝固的食品。
- 牛矢
niú shǐ
牛粪。
- 牛行
niú xíng
经营买卖耕牛的牙行。
- 牛羊
niú yáng
牛和羊。
- 牛牢
niú láo
牛舍,牛栏。
- 肥牛
féi niú
古指养于涤内以供祭祀或食用的牛。涤,养祭牲之室。
- 牛螉
niú wēng
飞箭一类的兵器。
- 牛筋
niú jīn
1.元 曲中称农村有财势或好事的少年子弟。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实是村,这牛表共牛觔,则见他恶噷噷轮着粗桑棍。”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沙三,伴哥,牛表,牛觔,你每一齐的都来。” 2.牛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周礼·考工记·弓人》:“牛筋蕡灂。”《宋史·李椿传》:“会詔市牛筋,凡五千斤。 椿 奏:‘一牛之筋纔四两,是欲屠二万牛也。’”《中国民间故事选·木且苦苦的故事》:“他们一声不响地割断了拴在 呷那郎吉 手上的牛筋。” 3.比喻倔强固执。 张天民 《路考》:“ 老梁 在门口,回过头,声音颤抖,‘好你死牛筋!’” 4.木名。花叶皆如楝而细小,多植庭园中供观赏。材可为弓弩干。又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又名南烛。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瑶光寺》:“珍木香草,不可胜言。牛筋、狗骨之木,鸡头、鸭脚之草,亦悉备焉。”参阅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南烛》。
- 鞭牛
biān niú
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 牛斗
niú dòu
1.指牛宿和斗宿。传说吴灭晋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2.牛鬭: 3.谓牛相斗。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牀下蚁动,谓是牛鬭。”刘孝标注引檀道鸾《续晋阳秋》:“仲堪父曾有失心病。”后用“牛鬭”指病虚、心神恍惚。
- 風牛
fēng niú
因雌雄相诱而走失的牛。 亦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方今 越裳 藐藐,驯雉北飞; 肃眘 茫茫,风牛南偃。”《隋书·礼仪志三》:“ 后魏 及 齐 ,风牛本隔,殊不寻究,遥相师祖,故 山 东之人,浸以成俗。” 明 张煌言 《答赵安抚书》:“倘论践土食毛之谊,于北朝原等风牛。”参见“ 风马牛不相及 ”。
- 百牛
bǎi niú
众牛。 喻巨大的力量。
- 牛被
niú bèi
即牛衣。
- 犓牛
chú niú
小牛。
- 脚牛
jiǎo niú
配种的公牛。《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宜宾县天池乡集体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计划繁殖耕牛的》:“社里一九五四年有两头脚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