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敕牒
chì dié
1.诏书的一种。 《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於旧则用之。” 2.授官的文书,委任状。《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旧制,吏部给告身,先责其人输朱胶綾轴钱。丧乱以来,贫者但受敕牒,多不取告身。” 胡三省 注:“受敕牒以照验供职,苟得一时之禄利;告身,无其钱则不及取矣。”
- 摄牒
shè dié
委任文书。
- 抱牒
bào dié
犹抱牍。
- 牒报
dié bào
行文通报。
- 投牒
tóu dié
1.呈递诉状。 《北齐书·魏收传》:“众口諠然,号为‘秽史’,投牒者相次, 收 无以抗之。”《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以 彦泽 之罪宣示百官,问应死否,皆言应死。百姓亦投牒争疏 彦泽 罪。”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 彭 为令负清劲名,在西臺亦錚錚者,巡方入 苕 ,诸仇 董 者,争先投牒,填塞途巷。” 2.呈递文辞。《旧唐书·杨绾传》:“自古哲后,皆侧席待贤;今之取人,令投牒自举,非经国之体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典礼·宾兴考试》:“至于 隋 ,置进士科,专试文词,皆投牒自进。” 3.投弃授官的簿录。借指弃官;辞职。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投牒归隐,未尝岩栖谷饮;而盘桓斗室,竟岁不履城市。”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哲兄公祖竟未得一见,昨在 杭 ,知其已投牒欲归,不知还都下乎,抑竟归山也?”
- 牒诉
dié sù
讼辞,诉状。
- 计牒
jì dié
计省的文书。宋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此月奉计牒当渡 江 南,十一日尽室行。” 宋 汪应辰 《福州到任谢太上表》:“伏念臣起自书生,远随计牒,在庭多士,首蒙擢第之荣,去国累年,两被赐环之宠。”
- 申牒造籍
shēn dié zào jí
申牒造籍起于唐朝。
- 堂牒
táng dié
唐 宋 时宰相签押下达的文书。《新五代史·闽世家·王审知》:“﹝ 闽主 王昶 ﹞又遣医人 陈究 以空名堂牒卖官。”《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前代中书用堂牒,乃权臣假此为威福。 太祖 时以堂牒重于敕命,遂削去之。今復用札子,何异堂牒。”
- 告牒
gào dié
1.告发的文书。《新唐书·王鉷传》:“﹝ 天宝 ﹞十一载四月, 縡 与 銲 谋引右龙武军万骑烧都门、诛执政作难。先二日事觉,帝召 鉷 付告牒。”《新唐书·宋申锡传》:“ 大和 五年,遣军候 豆卢著 诬告 申锡 与 漳王 谋反…… 僧孺 等见上出 著 告牒,皆骇愕不知所对。” 2.即告身。《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丙辰,帝至 洛阳 ,人居宫中; 汴州 百官奉表来迎,詔諭以受 契丹 补署者皆勿自疑,聚其告牒而焚之。”《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 傅尧俞 ﹞辞新除侍御史知杂事告牒不受。”参见“ 告身 ”。
- 牒启
dié qǐ
奏札。
- 出牒
chū dié
官即出牒拘摄。
- 关牒
guān dié
《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於都省以遣之。”关与牒皆旧时公文书名,后以“关牒”指行文通知。
- 公牒
gōng dié
官方文书。
- 僧牒
sēng dié
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
- 交牒
jiāo dié
交相呈递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