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牍背
dú bèi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 廷尉下其事 长安 ,逮捕 勃 治之。
- 进牍
jìn dú
1.古代进奉写字用的木板或纸笺。多指请人赋诗作文。 2.进呈书表。
- 竿牍
gān dú
书札。《庄子·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牘。”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竿牘,谓竹简为书,以相问遗。” 宋 陆游 《与建宁苏给事启》:“小夫之竿牘自见,姑少述於万分。”《明史·丘橓传》:“﹝御史巡方﹞甫临所部,而请事之竿牘,又满行臺。” 清 钱谦益 《文肃王公行状》:“三年外计,邸舍萧然,苞苴竿牘,絶迹庭户。”
- 抱牍
bào dú
抱持案牍。谓办理公文。
- 宪牍
xiàn dú
御史弹劾所用的简牍。
- 觚牍
gū dú
供书写的木简。 亦指书翰。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孔子 作《春秋》,千五百年……秉觚牘,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説者,百千人矣。” 元 马祖常 《壮游八十韵》:“童子操觚牘,价重麒麟罽。”
- 案牍劳形
àn dú láo xíng
案牍:公文。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
- 尺二寸牍
chǐ èr cùn dú
一尺二寸长的简牍。
- 文牍主义
wén dú zhǔ yì
一种官僚主义作风。 不下基层搞调查,而仅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 三千牍
sān qiān dú
向皇帝进呈的长篇奏疏
- 连篇絫牍
lián piān lěi dú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 同“连篇累牍”。
- 赤牍
chì dú
1.尺牍。 赤,通“尺”。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2.尺牍。赤,通“尺”。指书信。
- 禀牍
bǐng dú
亦作“禀牘”。呈给上级的文书。
- 削牍
xuē dú
古时削薄竹木成片,用以书写。 有误则刮去重写,谓之“削牘”。后用以泛称书写、撰述。
- 版牍
bǎn dú
古代书写用的薄木片。
- 札牍
zhá dú
札与牍都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