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煖女
nuǎn nǚ
古代民俗。谓女嫁三日后,娘家送食至婿家以温慰之。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世之嫁女,三日送食,俗谓之煖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三日女家送綵段,油蜜蒸饼,谓之蜜和油蒸饼。其女家来作会,俗谓之煖女。”
- 煖答世
nuǎn dá shì
蒙古语。 元 代称帝王受佛戒的仪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受佛戒》:“累朝皇帝先受佛戒九次,方正大寳,而近侍陪位者,必九人或七人,译语谓之煖答世。此国俗然也。”
- 煖地
nuǎn dì
佛教语。指善根渐趋成熟而尚未断绝烦恼的修行阶段。佛教认为,智慧火能焚尽烦恼薪。煖为火之前兆,因以为喻。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六折:“自煖地以至欢喜地、离垢地、焰慧地、法云地,地地相乘,囫囫圇圇,九仞难亏一簣。”
- 煖尘
nuǎn chén
轻软的尘土。元 虞集 《次韵朱本初访李溉之学士不遇》:“城南城北煖尘飞,伐木相求苦未归。”
- 煖气
nuǎn qì
温暖的气流。
- 煖律
nuǎn lǜ
指温暖的节候。宋 玉英 《浪淘沙》词:“塞上早春时,煖律犹微。”煖,一本作“ 暖 ”。
- 煖坑
nuǎn kēng
屋内地下为烧火取暖所修的坑道。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水经注》:‘ 观鸡水 东有寺,寺起大堂,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此盖即煖坑也。则中华已自 北魏 前有之。”
- 煖寒
nuǎn hán
取暖御寒。 唐 白居易 《老去》诗:“煖寒从饮酒,衝冷少吟诗。” 唐 白居易 《戏和贾常州醉中二绝句》之二:“ 越 调管吹留客曲, 吴 吟诗送煖寒盃。”
- 煖煖
nuǎn nuǎn
温风煖煖。
- 煖舆
nuǎn yú
即暖轿。《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用煖舆抬了 韩夫人 ,随身带得养娘二人,侍儿二人。一行人簇拥着,都到 杨太尉 府中。”参见“ 煖轿 ”。
- 煖溶溶
nuǎn róng róng
形容温暖宜人。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煖溶溶玉酩,白冷冷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二折:“煖溶溶脂粉队,香馥馥綺罗丛,端的是红遮翠拥。” 明 晏振之 《醉扶归·秋思》套曲:“困腾腾渐把翠鬟低,煖溶溶不觉香肩靠。”
- 煖席
nuǎn xí
久坐而留有体温的坐席。指安坐闲居。《淮南子·修务训》:“ 孔子 无黔突, 墨子 无煖席。” 金 元好问 《看山》诗:“ 孔墨 不煖席, 盗跖 华堂居。” 清 王图炳 《咏史》:“ 洙泗 无煖席, 齐梁 无停轨。”
- 煖耳
nuǎn ěr
耳套。 唐 人称耳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京师冬月,例用貂皮煖耳……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乎摘煖耳藏之。”
- 煖老
nuǎn lǎo
语本《礼记·王制》:“八十非人不煖。”后因以“煖老”谓给老人以温暖。 唐 杜甫 《独坐》诗之一:“煖老须 燕 玉,充饥忆 楚 萍。”
- 煖痛
nuǎn tòng
以酒食或金钱慰问受伤痛的亲友。元 李五 《虎头牌》第三折:“到来日牵羊担酒,与叔父煖痛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快煖上酒,外头看坐,快往书房里请你二叔去来,给你七爷煖痛。”
- 煖阁
nuǎn gé
1.有取暖设备的房屋。后蜀 欧阳炯 《菩萨蛮》词:“红炉煖阁佳人睡,隔帘飞雪添寒气。” 元 欧阳元 《渔家傲》词:“十一月都人居煖阁, 吴中 雪纸明如堊。” 明 唐寅 《江南四季歌》:“安排煖阁开红炉,敲冰洗盏烘牛酥。” 2.旧时官署设公座的阁子。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一》:“考前朝经筵之制……又午讲於煖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