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烛
yí zhú
残独;留存的烛光。
- 烛燿
zhú yào
1.照耀。《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颜师古 注:“烛,亦照也。” 晋 成公绥 《天地赋》:“三辰烛燿,五纬重光。”《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云日鲜彩,五色烛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窣堵波中有佛舍利升餘,每月十五,其夜便放圆光,烛曜灵盘,联辉达曙。”一本作“ 烛燿 ”。 2.显耀,显扬。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烛耀家声,粉饰国史。”一本作“ 烛燿 ”。
- 烛燎
zhú liáo
1.燃炬照耀。 2.指火炬,或指灯烛与火炬。
- 私烛
sī zhú
犹私照。
- 衔烛
xián zhú
1.口含火炬。 2.指口含蜡烛。
- 烛远
zhú yuǎn
1.光照远方。 2.比喻泽及远方。
- 烛烛
zhú zhú
形容月光明亮。
- 烛知
zhú zhī
明察洞悉。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 明 李贽 《孔融有自然之性》:“使明天子、贤宰相烛知其奸……则道学之术穷矣。”
- 继烛
jì zhú
一支接一支地点燃蜡烛。
- 照烛
zhào zhú
照耀;照亮;照见
- 烛车
zhú chē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若寡人小国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万乘之国无寳乎?”后因以“烛车”比喻珍贵之物。
- 烛物
zhú wù
明察事物。
- 监烛
jiān zhú
谓鉴察。监,通“ 鉴 ”。
- 竹烛
zhú zhú
将竹片置之水池中浸泡若干天,取出晾干后用以为照明之物,故称。
- 蒸烛
zhēng zhú
古指以麻苧、竹木等制成的火炬。
- 龙烛
lóng zhú
1.烛龙神所衔之烛。 2.指太阳。 3.以龙为饰之烛。